【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化学实验的方法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而农村学校的学生从小接触的知识面小,且大多数性格内向,动手能力较差。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觉动手以及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课题。
1 运用插图,规范实验教学
新教材中有关实验内容的插图有近百幅,其中有化学仪器图、基本操作示意图、实验装置图、操作过程示意图等。化学仪器图表示出各种仪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新教材中化学仪器的图形加深了学生对实物表象的初步认识。新教材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实验装置图。一幅清晰完整的实验装置图,能够用来表明该化学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药品、化学原理和实验顺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示意性等特征。因此,对于确保化学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关系重大,而且对帮助学生学习、记录、复习有关实验内容和实验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设计化学实验的能力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实验中品红的扩散、木炭在氧气里燃烧、配制氯化钠溶液等实验操作过程的图示大大加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减少了文字量,这是新教材化学实验插图的一大特色。有些操作配有图示说明,直观性强,使学生在教师示范后,依据教材的图示就可以进行操作练习。
2 规范操作,精心准备演示实验
教师操作规范、细密的演示实验,不仅能使课堂氛围热烈,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更加浓厚,还是学生获得正确操作实验的方法,提高实验技能的良好途径。演示实验可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为此,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尤其是一些因操作不当或药品污染而造成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要提前预做,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避免课堂中演示的失误或失败。例如,在做H2 的性质实验——— 用氢气流吹肥皂泡实验,如果掌握不好肥皂液的浓度和气流的大小就很难成功。又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对铁丝的粗细、集气瓶的大小、铁丝插入集气瓶的时机都要恰当,否则可能会失败。
3 强化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技能的提高不能仅凭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还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获得,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和性能,明确操作规程,熟练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前提,缺乏这个前提条件,就不能形成技能技巧,更谈不上能力培养。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主要有仪器的连接、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装置气密性检查、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是化学实验的第一课,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4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与实践”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氧气和氢气的制取装置,得出设计气体制取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设计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推介员介绍其装置的优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总之,化学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