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探讨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体育,教育,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26 13:46
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逐步在发展,体育教育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培养残疾学生意志品质和提升残疾学生身体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中较为特殊的领域,在实践教学中完全不同于普遍体育教学,其是通过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发展计划,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培养残疾学生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丰富其生活。因此在实践教育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对特殊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教学中面对的是具有各种身体障碍的学生,因此需要根据特教生的特黄河口,采取多元化的良性刺激,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提升残疾学生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功能。特殊学校通过开展体育教育教学,对于残疾学生的身体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残疾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克服自卑心理,扩大交际范围,有利于提升残疾学生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1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
1.1对象特殊
特殊教育对象为身心发展存在缺陷的群体,相较于普通教育,教育对象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听力残疾学生知觉活动范围受限,在无声的世界里无法了解很多信息,感知活动没有语言支持。因此在体育教育教学中,需要根据这类学生的客观性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1.2目标特殊
由于特殊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殊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也呈现出自身的特殊性。在具体体育教学中,将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锻炼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技能,使其身体和心理缺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康复。同时体育教学中还要重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于残疾学生而言,生理缺陷是其主要问题,通过体育教学来对残疾学生心理问题进行优化和矫正,培养学生勇敢、团结和合作的精神,使残疾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1.3课程特殊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具体设计教学内容时宜遵循补偿性、社会性和科学性等原则。对于残疾学生而言,智障、聋、哑、肢体残疾等为第一特性缺陷,基于这些缺陷会带来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特性缺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具体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残疾类别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基本运动能力。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还要更具生活化和社会化,重视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与普通人一样生活。另外,残疾学生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学前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设置的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2 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2.1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并重视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借助于教学优势,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在具体设计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时,需要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不仅要认识到与正常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要对学生间身体的差异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以此为基础设计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更好的满足不同情况学生的需求。具体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保持一致性。而且作为特殊学校体育老师,需要重视自身的教学理念的更新,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具体的体育活动启发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树立自信。
2.2 突出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
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在生理、身体和智力等方面存在相应的缺陷,在实际体育教学工作中教育要对学生这些缺陷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弥补,具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康复缺失的身体机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而且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必然也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自卑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身体机能的全面训练,并重视开发一些全新的训练方式,使学生通过锻炼能够增强自信,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在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老师要突出强身健体的教学目的,即课堂上选择的运动项目和开展的体育活动都要以锻炼学生身体为前提,教师要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设计学生的运动量和强度,确保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2.3 突出体育课的趣味性
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突出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能够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由于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疾,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关爱,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和乐观的品质。在体育活动中,要强化师生间的互动,通过愉悦的运动氛围增强学生间的情感,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2.4 以辅助开发智力为目标
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为一群特殊学生,这也要求体育教师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增强师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运动项目,并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是某一运动,整个过程中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能的提升。特殊学校学生存在视力、听力和智力等方面存在障碍的学生,还有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这些特殊学生中一部分人智力欠缺,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身体进行锻炼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辅助智能开发的工作。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一些益智训练,教师要对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动手、全作和思维等方面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提升。
3 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体育教育教学不被重视
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受重视程度不足。相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教育认识不足,并在实践教学中基于多方面考虑,体育教育教学往往被忽略,没有被提到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日程安排上来,这也无法发挥出体育教育对残疾学生身心的促进作用。
3.2体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论、方法和水平不高的问题,这对于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水平的提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对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对于残疾学生的特点认识不足,这就导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而且在长时间的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存在懈怠的情绪,这也对体育教学的实际效果带来较大的影响。
3.3教学内容设置欠缺科学性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会对体育教学效果带来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残疾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通过充分的关照残疾学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当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内容设置欠缺科学性,一些体育教学内容学生受制于身体的限制无法完成,这必然会对学生自信心带来较大的打击,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同时也不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3.4教学硬件投入不足
目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体育教学硬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这也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效果。残疾学生身体在灵活性和协调性方面相对较差,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借助于教学硬件来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辅助,使学生顺利完成体育技能的学习。但当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硬件投入不足的问题,这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3.5 残疾学生体育活动形式单一
在当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仍有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并没有与学生兴趣和需求相结合,教师对于每们学生的体育能力也缺乏了解。体育课程中往往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教的内容,自然也会运用各种游戏和活动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这对于残疾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4 提高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4.1提高对体育教育教学的重视度
针对于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相关部门需要加大支持力度,积极促进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场地及设施设备的建设,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还要针对体育教学开展定期考核,并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推广,以此来促进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4.2 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针对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在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必然会对残疾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扫除各种障碍,给予学生不断的鼓励,命名每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为残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3 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养
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专业技能,体育教师能力的高低与课堂教学成败具有直接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学生运动能力的强弱,这也对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殊学校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需要配备专来的体育教师进行精准施教。同时还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重视对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具体可以通过开展特殊体育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来提升体育教师的对体育教育的认识,提高其专业技能,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并认识到体育教育对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全身心的投入到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来,促进残疾学生身心的良好的发展。
4.4 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学习规律优化教学内容
相较于普通学生,残疾学生在身心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也使残疾学生体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也不同于普通学生的体育教育。因此在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以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体育学习客观规律为基础,以此来进行体育课程建设,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更为贴近,以便于使残疾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和接纳体育教学。如在体育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反应力,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给予学生更多形象刺激,提升学生形象感知能力,给予残疾学生大脑良性刺激,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为残疾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4.5 完善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教材
在当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中,教育缺失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也对影响特殊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要积极促进体育教学的完善。在具体编制体育教材过程中,需要结合残疾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在教材编制过程中还要重视对残疾学生的心理引导,能够给予残疾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使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学习态度,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4.6 改良体育教学的教具
在特殊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获得收获,助力于学生身体的恢复。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老师需要积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良体育教学的教具。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向残疾学生传授运动技能,在促进学生体质增强的同时,还要积极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利用教具,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教具帮助下更好的感受到优育学习带来的成功体验。另外,体育教师还要关于观察,针对学生身心的特点,积极对教具进行改良,设计出与不同残疾学生相适合的教具,确保特殊体育教学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4.7 体育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当前体育教育教学中,需要强调教育的多样化,即不能单纯为了锻炼而进行体育教学,宜从科学角度开展教学。特别是针对特殊学生的体育教学,需要增加教学的多样化。教师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体育学习。在实际教学中,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的个体情况相结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如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于智力障碍学生可以采取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并通过教师动作示范,增强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将肢体表达和语言表达相结合,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 结束语
在特殊教育中体育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特殊学校需要重视体育教育教学,在实际工作中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不断创新体育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育,进一步促进残疾学生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提升,为其今后的学生、工作和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者单位: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