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育人为本,优化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设置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育人为本,小学语文,家庭作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26 13:52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小学阶段,语文这门学科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在学生整体的学习过程中,家庭作业的布置十分关键,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上所学习的内容,也能够使其通过反复的练习而逐渐形成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布置家庭作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多元化的作业形式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能够在课下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渠道,不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完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本文将针对如何优化小学语文家庭作业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相关的建议和策略。
1小学语文学习及家庭作业设计现状分析
在小学阶段,教师需要意识到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若是课后作业设计的不完备,课堂教学过程准备的再充分,也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无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跟随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以及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而感到语文学习过程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水平。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教师所设计出的作业十分枯燥、单一,大多数的教师还只是采用题海式的作业形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压力过大。并且,整体的学习过程也十分得枯燥,这样便在一定程度上减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机械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技巧的应用,这样便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形式化,学生不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产生疑问,解决问题,大大减退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存在着一部分教师在设置家庭作业时,只是针对课堂内所讲述的知识,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拓展,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局限学生的学习思维,导致学生逐渐产生固化的思维模式。同时,还存在着一些教师由于不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就没有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来进行作业内容的设计,这样的作业形式趋向于普遍化、大众化,并不具有针对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也逐渐不再重视作业的完成情况,普遍化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往往会导致作业超量或是作业量不足,超量的作业会导致学生认为学习难度过大而产生退缩畏惧的心理,从而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而作业量不足,便会导致学生轻视作业的完成过程,无法发挥出家庭作业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需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进行作业的布置,以此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
2优化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的相关策略
2.1开展实践类的家庭作业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若是只采用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学生便会很容易在这一过程感到枯燥、厌烦,长期下去,便会存在着一些学生放弃对语文学科的学习。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便需要不断地变换布置作业的方式以及作业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课下完成作业时,感到学习过程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实践类的家庭作业向学生进行布置,实践类的活动能够强化学生的参与程度,并且,这种方式十分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进行知识的感悟,十分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规律。在相应的情景下,学生也能够灵活地将语文内容进行渗透,使学生在独立完成时间的作业的过程中,对语文内容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语文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学习过程的活跃性。在开展实践的作业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事物出发,这样生活化教育理念进行合理的渗透,使学生能够在一种相对更加熟悉的情境下来,进行语文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并且,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让学生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投入,实现语文知识的内化,强化教学的育人效果。
例如,教师在讲解《慈母情深》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教师便可以在讲解完这篇文章后,让学生在课下去完成相应的时间内作业,教师可以以“帮助妈妈做饭”这一主题来进行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实践类的作业形式,而将语文知识带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生在帮助妈妈做饭时,便能够感受到母亲对自己的关心以及为家庭的付出,使学生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的过程,逐渐产生感激父母、孝敬父母的意愿。并且通过实际的体验过程,学生也能够更加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能够对这一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让学生在充分挖掘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情感认知,促进学生思想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在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便需要要求其将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以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行记录,让学生也作文的形式来进行提交,教师通过检查的过程来了解学生完成任务的程度,以及学习效果的好坏,以此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出更加丰富有效的家庭作业形式。
2.2将作业内容进行分层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于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有必要开展了分层作业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上来进行不断地提升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对班级中的学生进行分层,在进行分层时,教师需要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审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只为提升学习成绩而努力,忽略了整体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基础为主要标准,来进行分层模式的展开。一般的,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个层次为学习基础较好,学习态度也较好的学生。第二个层次为学习基础稍差,但学习态度较好的学生,第三个层次为学习基础和学习态度都稍差的学生。在分层完毕后,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述此时的分层结果并不是一定的,若是有学生提升或是下降,会定期地进行人员的流动。这样,学生便能够逐渐产生积极进取的意识,让学生能够身处在一种竞争性质的氛围下。之后,教师便可以对家庭作业进行合理的分层,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合理的划分,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同时,这种方式也能够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教师对布置作业的重视,使学生也能够更加认真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
例如,教师在讲解《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学习任务的划分,让学生在课下对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比如,在这其中,教师可以让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来自形容生字生词的复习,比如乒乓球、杀菌、防臭、细胞、纳米、隐形等等,让学生通过读音练习、写字练习过程而打好知识基础,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尝试着理解科技术语的内涵。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全面掌握生字生词的基础上,全面复习科技术语的内涵,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科技术语,并让学生尝试着通过对科技术语的理解,去分析文章整体内容。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完成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学习任务基础上,去进行文章内容的思考和总结,让学生主动地思考纳米技术对于我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思路,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总结和描述。通过分层次的作业形式,学生能够更加重视作业的完成过程,使学生能够对文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这样便能够从个体入手,来实现班级整体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3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家庭作业
随着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教育领域,这一先进、新颖的技术手段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语文教学,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通过信息技术而不断完备自己的家庭作业设置过程。
3.1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因此,合作学习模式十分适用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合作类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下来进行完成,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相互的交流与讨论而不断开拓自身的学习思路。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效率,让学生通过相互的帮助与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意识,并且,在这其中,教师需要让学生也分工的形式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全面地进行参与。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分层情况,来进行合理的分组,使合作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在进行分组时,教师需要保证每一个小组中都包含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当,让第一层次的学生带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学生来进行学习,并且,通过对任务的分配,学生也能够产生较强的默契,从而逐渐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在分组合作中积极地表现自己。
例如,教师在讲解《海上日出》这节课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工的形式,根据每一个层次,不同的学习需求来进行任务的分配。并且,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QQ群或是微信群,让学生在群内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相互了解对方的学习进度。在学习过程遇到问题时,也能够通过讨论与探究过程而得出结果。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让学生成功掌握更加丰富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便可以让学生以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ppt,将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进行详细地记录。通过对ppt的使用,学生能够逐渐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并且也能够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通过制作ppt的过程,学生能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更加深层次地去挖掘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
3.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的拓展
为了让学生不将眼光局限在教材内容中,开拓学生的学习思维,教师便可以适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课下的自主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信息材料的搜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资源广泛的网络渠道来进行信息和材料的搜寻,通过对知识拓展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课下不断完善自己的语文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不断拓宽自身的视野和知识量,使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信息的了解,而加深对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以此让学生通过自学的过程,升华文章的写作主题。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能够了解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自主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知识的搜寻与查找,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加地积极主动。
例如,教师在讲解《草船借箭》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拓宽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出发来进行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三国演义》中的其他故事来进行阅读。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角度,来对教材类的文章进行分析和理解,使学生能够对其中人物性格特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并且,这种方式也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名著的观看而不断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和深意。并且,通过拓展阅读的形式,学生也能够从写作风格相同的文章中,掌握更加丰富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以此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开始主要讲述了小学语文学习以及家庭作业设计的现状,在如今的作业布置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的改变自己的作业形式和教育理念,迎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家庭作业的作用实现最大化。在这其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时间内的家庭作业,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实践过程,激发其情感认知。并且,教师也可以对作业内容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学习任务难易程度的划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过程。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家庭作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思路,并通过让学生自主拓展教材知识,强化学生的文化素养,以此有效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第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