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研究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有效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5 17:19
摘要:在小学阶段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时,读写结合的有效落实可以使学生进行更为高效的遣词造句,并对其创意表达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确保学生能够更为充分的掌握各种写作技巧,进而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更多优秀文章,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强化学生文学素养,本文综合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应用读写结合的具体策略。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实施教育工作时,写作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合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以读促写,确保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写作手法,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确保学生可以进行更为高效的写作。
一、重视词句积累
一般情况下,语言是体现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方式,从本质上而言,写作教学能够对学生思想,学识,智力,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对其语言需求极其丰富,因此,在现代新课程标准发展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进行科学培养,同时,强化学生积累能力和感悟能力。一般情况下,在语文教材内,文章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作者在炼字,遣词,修辞等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教师在具体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名篇佳作和优美词句进行背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摘录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语段,修辞和词语,对其进行分类存储,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写作语言,强化学生遣词造句能力[1]。与此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其进行摘抄,通过该方式可以实现学生语言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效增强,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写作素材的合理丰富,保证学生能够写出更为充实优美的文章。
二、强化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小学生的作文可以发现,部分学生在进行文章写作时,没有注入个人情感,只是简单叙述一件事情,该种文章很难引起其他同学的心理共鸣和情感共鸣,为了对该现象进行科学改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一般情况下,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普遍是教育专家针对学生认知水平,身心发展规律,性格特点筛选出的文章,文章中的情节引人入胜,形象刻画也生动传神,遣词造句优美灵动,能够在一定程度内自己学生情感。教师在具体落实阅读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情感,通过跟乳方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确保学生可以在文章中合理融入个人情感[2]。例如,部分学生在创作写景类文章时,只是描述自己看到的景物,没有融入个人情感,教师在进行《触摸春天》一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作者写作的情感确保能够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增强,通过长期训练,可以确保学生在写作中发挥想象力,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将个人情感合理融入文章中,使其文章更为生动,立体,形象。
三、分析文章结构
通常情况下,不同文章具有不同的文章结构,每个作者的写作风格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所以其文章也存在很大不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能够对学生写作布局进行合理优化,教师在具体落实以读促写时,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句式结构,可以使其在写作中合理应用各种句式结构,不仅能够夯实学生写作基本知识,同时,还可以实现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效增强。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局限性,因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这帮学生可以对文章特点进行科学揣摩,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3]。例如,教师在具体落实阅读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特点,在具体落实《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时,教师首先需要利用直观教学法分析文章,例如,文章第二段和第三段利用了排比手法描绘桂林山水的具体特点,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仿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最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文章整体结构,先是赞美桂林山水,中间分别描述桂林山水,最后总结出自己对桂林山水较为欣赏的具体原因,使学生对文章脉络具有明确的认知,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结构。
四、强化写作锻炼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实施课程教学时,如果想要引导学生写出优质的文章,不仅需要对其写作素材进行合理丰富,强化学生语言能力,还需要使学生社会组织。所以,教师在具体落实阅读教学时,需要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学生可以更为深刻的把握文本内涵[4]。例如,在进行《桂林山水》一课学习时,文章中应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和比喻修辞,教师在具体进行教育工作时,需要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仿写,确保能够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仿写训练方式的合理应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文章的经典,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语文课本中还存在很多留白之处,教师还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引导学生开展写作训练。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改写,扩写和续写训练,并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文章内涵。与此同时,教师在具体落实日常教学,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微写作,为学生设置一个写作主题,引导学生写出一篇200 字左右的随笔,在学生写作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相互传阅与评价,通过该方式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写作平台,强化读写结合,拓展学生视野,对其写作积累进行合理丰富,保障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清除乏味感和厌倦感,进而使其进一步感受写作的真谛与乐趣。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落实语文课程教学时,通过重视词句积累,强化情感体验,分析文章结构,加强写作锻炼,能够确保有效落实读写结合,强化以读促写,确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掌握更为丰富的写作素材与写作技巧,进而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现代素质教育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晓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分析 [J]. 新作文:教研, 2019(2):1.
[3]童长梅.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段"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1):46-47.
[3]谢小蕴.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策略[J]. 2021(2019-3):49-49.
[4]陈武红.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J]. 科普童话, 2019, 000(014):P.6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