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通过推广普通话活动提高学生家长普通话水平的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农村小学,普通话,学生家长
  • 发布时间:2022-08-05 13:13

  摘 要:农村小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活动,让小学学生接触到普通话知识的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家长的口音问题,同时提高二者的普通话水平。但目前,这一现象也面临着种种问题。组织方面,学校难以设置出更具创新性的普通话活动;环境方面,农村方言蓬勃发展导致普通话学习氛围不够;教师方面,部分教师的非正规普通话严重影响着学生及家长的学习成效;家长方面,时间、精力、观念问题此起彼伏。对此,本文也从观念、师资、活动内容等三方面提出了合理建议,以期促进此研究的高效高质。

  当前,很多农村的普通话普及程度比较低。说好普通话对于长期说方言的农村群众来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对于语言发展期的小学学生来讲,说好普通话却容易得多。小学时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小学生在接受普通话教育的同时,也会带动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促进农村普通话工作的发展。因此,农村小学作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对农村学校推广普通话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研究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和家长普通话水平的双向提高。农村小学推广普通话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掌握更多普通话知识,也可以促进学生家长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在学校使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开展更多更具创新性的普通话活动,可以在校园内形成浓厚的普通话氛围,使学生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语言习惯。学生下课回家后,会延续在校的学习氛围,用普通话与家长进行交流。有些学生家长一直在农村生活工作,不会说普通话,或因长期说方言导致普通话不标准,孩子们将在校所学与家长进行交流分享,让家长也能接受普通话的教育与学习,增长普通话的基础知识,提高家长们的普通话水平。同时,学生和家长在校外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也为学生更好学习普通话提供了便利条件,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了学生和家长之间学习普通话的良性反馈。

  (二)有助于推动农村普通话的普及程度。普通话在城市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的基本语言,但在一些偏远农村,仍有很多群众不会说普通话。农村学校则成为了推广农村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小学阶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比较弱,学校的部分教育需要家长的辅助才能完成。小学阶段推广的普通话活动,自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与督促。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受到普通话的熏陶,从而提升全体农村人的普通话水平,推动农村普通话的普及程度。

  二、研究中突出的问题

  (一)组织方面的问题。通过推广普通话活动提高学生家长普通话水平的首要问题,就是难以策划出行之有效的普通话活动,既能在不影响学生课业的情况下,让学生边玩耍边学习普通话知识,又能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达到学生和家长普通话水平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环境方面的问题。影响学生与家长普通话水平双向提高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某些偏远农村不重视普通话的使用及普及,对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没有概念。当地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不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对于孩子的普通话教育也是听之任之。另一方面是农村群众在日常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大多以当地方言为主,并且已经形成了鲜明的语言习惯和语言风格,短时间内不易改变。加之某些农村方言与标准普通话的发音相差很大,导致农村人练习普通话的困难会更大。

  (三)教师方面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在此项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语言素质较低,他们自身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也未受过专门、系统的普通话训练,甚至在课堂上也不使用普通话进行授课。学生深受教师语言习惯的影响,尤其处于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更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说话。教师的普通话不规范,学生及学生家长也难以正确发音。

  (四)家长方面的问题。通过普通话活动提高学生及其家长的普通话水平,需要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在活动过程中,家长方面也凸显出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很多农村家长由于在外务工或者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普通话活动甚至孩子的教育中来。二是很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普通话教育方面的意识淡泊,他们认为教孩子普通话只是学校的事情,或者认为孩子的普通话不用特意教,长大后自然而然就会说,所以不愿意花费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活动中来。三是很多学生家长自身的普通话不标准,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为了在孩子面前维持英雄形象,扬长避短,而拒绝参与活动。这类家长通常学习能力较弱,排斥接触新鲜事物,不愿改变现状。

  三、解决策略

  (一)宣传说好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农村群众对普通话的生疏和学生家长对普通话活动的漠不关心,究其根本是语言规范意识的欠缺。在农村大力宣传普通话的重要性,可以达到引起家长重视和改善农村语言环境的双重目的。为此,一是编排以说好普通话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小品、诗朗诵、情景剧等,向农村群众广泛普及普通话知识。二是在村内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海报,悬挂相应横幅,用普通话进行村广播,营造学习普通话的浓厚氛围。三是把普通话作为小学学生考核的标准之一,引起学生家长的高度关注。

  (二)打造优质普通话教育队伍。首先,学校要严格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普通话等级必须达到国家规定,同时,对已有教师进行摸底排查,对普通话不合格的教师登记造册,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其次,学校要做出明确规定,把普通话作为校园的日常用语,教师和学生无论在课堂还是课下,要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从而在校内营造浓厚的普通话氛围。最后,按照年龄、教龄、普通话规范程度以及所授学科对教师进行培训。从实训和理论两方面入手,理论方面要让教师认识到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实训方面要让教师达到教授学生标准普通话的水平,从而间接提高学生家长的普通话。

  (三)组织更多直面学生家长的普通话活动。想要通过在学校推广普通话活动提高学生家长的普通话水平,活动就要更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首先,邀请专家学者或校内普通话标准的教师对家长开展普通话讲座,讲座宣传语是和孩子共同进步,内容以普通话知识和技巧为主。其次,在校内开展有关普通话的亲子主题活动,如亲子普通话趣味赛、亲子普通话接龙、亲子诗朗诵等,通过亲子合作吸引家长参与其中。最后,建立普通话学习基地,由校内教师担任助教,家长和学生可随时到基地进行学习交流和疑难解答。基地定期组织比赛或排练节目,表现优异的学生及家长可在基地担任职务甚至获得奖金。

  参考文献

  [1]  徐江丽. 农村中学普通话教学现状及策略探究[J]. 甘肃教育,2020(10):129.

  [2]  张爱红. 农村学校普通话普及难的原因及对策[J]. 甘肃教育,2020(05):123.

  [3]  傅艳. 农村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现状及对策[J]. 课外语文,2019(25):29-30.

  [4]  夏歌. 推进农村中小学生普通话运用水平的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8(20):22-23.

  [5]  温兆标, 李月娥, 林琪. 方言教学对苏北农村学生发展影响的实证调查[J]. 教育实践与研究(C),2017(06):61-64.

  [6]  李亚妮. 普通话教学在农村教师中的实施现状分析与思考 [C]//. 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287.

  [7]  张芹芹. 一节语文课引起的思考——浅议普通话在农村小学的使用现状和成因[J]. 新课程( 上),2016(01):137.

  [8]  蒋贤富. 农村学校应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阵地[J]. 新课程 ( 中),2015(09):186-187.

  [9]  赖晓妍. 提高农村学校普通话水平的策略[J]. 教育观察( 中下旬刊),2014,3(11):11-12.

  备注:本文是容城县第十一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是“农村小学通过推广普通话活动提高学生家长普通话水平的研究”,课题编号是RC111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