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意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的必要性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精神,民族文化,多元智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9-18 19: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文化。中国写意画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关键期,此时能够对幼儿进行最有效的民族精神文化教育、爱国教育。同时, 写意画在感受自然的基础上注重“意”的表达,而非形的刻画,其线条多变、墨分五彩、画面充满了想象力, 与幼儿学习的直观性、操作性、想象性的学习特点不谋而合。
写意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彰显着画家的为人处世,具有时代的烙印[1]。写意画在中国历代王朝更替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写意画大师,如:梁楷、齐白石、李苦禅等。时至今日,中国人越来越重视“意”的表达,写意画发展方向也越来越多样化, 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越来越饱满,不仅代表了画家个人的心境、审美和感受,同时也揭示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从小对幼儿进行中国传统的熏陶和写意画的学习, 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又是陶冶幼儿情操, 提高幼儿审美载质, 健全幼儿人格的有效手段。
在杨景之的《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2012)中提到:人的能力总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美术教育对于儿童绘画能力发展应从引导启发、实践活动和发展个性三个方面着手[2]。这一教育观点与中国写意画的教学特点是一致的,同时也符合幼儿学习直观性、操作性、想象性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的培养目标是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而在幼儿园阶段开展中国写意画教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对传承传统文化,让幼儿在笔墨游戏中接触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精髓,从小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有积极的意义。
中国写意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中国写意画具有独特的审美方式,讲求“天人合一”,追求 “神”、“意”的表达,“似与不似之间”,集中体现了中国的佛、道、儒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此外,在不同的时期,中国写意画体现出的时代特征也有所区别,如:统治时期所表现的是劳动者的精神需求;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写意画主要是表达内心情感的工具。幼儿园阶段是培养幼儿情绪情感、行为习惯等多种能力的关键期,此时学习中国写意画,能够对幼儿进行最有效的民族精神文化教育、让幼儿了解中国民族文化,培养其爱国精神。
中国写意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有利于让幼儿感受自然山川的魅力,提高审美体验。写意画不似中国传统的简笔画那样坐在教室里面画画,它更多的是对着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去感受、去表达,这一特点能够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主观能动性,让幼儿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进行中国写意画学习,提高其审美感受。从古至今,中国写意画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通过欣赏这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体会到画中的美感和意境,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一步,使我们对民族文化艺术有更深的了解,对民族文化也更热爱。
中国写意画活动在幼儿园开展有利于为幼儿搭建脚手架,培养幼儿的多元智力。克多. 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观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一项重要的目标就已达到[3]。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中国写意画的学习让幼儿做到了多看、多听、多感受,在实物实景德接触中,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让幼儿置身于大自然中运用自身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通道的去感受、去思考、去表达,从而促进幼儿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的发展。其次,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指出:“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一点要求在进行中国画教学时,要强调幼儿处于自然的环境中去探索,了解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进行主观的取舍、想象,从而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的提高其自然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悦利,刘遵月. 基于博物馆文化的文创产品研究策略分析研究——以南京博物院为例[J]. 艺术品鉴,2017,(05):167-139
[2] 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儿童美术教学法研究》[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2.
[3] 许丹旭,宋永明. 解读罗恩菲德的美术教育思想. 艺术教育, 20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