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小学,数学,探究式
  • 发布时间:2022-09-18 19:02

  摘 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提出,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独立探究,自主发现问题,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想交流和学习方法的探讨,有助于教师构建集体学习、实践探索的学习模式,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中,不断引导学生深化认知,提升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构建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乐趣和魅力的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

  一、通过课堂导入,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

  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导入设计,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有效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迅速建立起数学思维。在课堂内,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过程,让学生增进认知,提升探索欲望,保证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二、通过合作学习,构建探究学习模式

  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探索式学习,同时结合合作学习的模式,讨论探究过程、总结探究成果、总结学习经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比如在“圆”的知识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游戏,在课堂中用铁丝围成大小不同的两个圆,让学生以相同的起点滚动圆形铁丝圈,相同的距离下大圆比小圆先到达终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总结归纳出直径、半径对圆形面积及周长的影响。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强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环境中形成探索实践意识。

  三、创设问题情境,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生活中的问题为指引,让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教师可以采取以下3 种方式。

  (一)源于生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学生从生活细微处发现数学问题,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小学阶段应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适时更新课程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注意观察的好习惯,例如,观察超市商品的价格,引入小数的使用。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具体的问题,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进入数学学习中,理解、内化数学知识。

  (二)设置悬念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一步步走进数学的奇妙世界。在教学闰年的概念时,教师可抛出问题:老师是1992 年出生的,今年29 岁,但是只过了7 个生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们在疑惑、探究之后,教师就可以把相关知识讲清楚。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一块月饼、一瓶饮料,让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概念。悬念导入式的学习方法,比直接提问更利于学生学习。

  (三)制造难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干扰项,训练学生在变化中找到规律。例如,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笼子里有24 只鸡,鸭的数量是鸡的2 倍,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教师在开展习题练习的时候,可以模仿这一题型设计题目:“空地上有20 只小鸡正在吃食,小鸭的数量是小鸡的2 倍。这时,不远处的3 只小鸡和4 只小鸭也过来觅食。请问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教师先让学生用线段图画一画鸡和鸭各自的数量,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思考后列出算式。讲解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加减关系和倍数关系。

  四、利用作业构建探究学习模式

  (一)作业设计要有趣味性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布置数学作业,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等级分配,为每个学生创建练习模式,并不断改善,使每个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每次新的课程结束时,老师都可以将作业难度分为四个级别:A、B、C、D,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合适的作业难度。在教授“圆的面积”之前,教师可以把圆形纸片进行剪切,将其转换为其他的平面图形,然后让学生计算圆的面积;还可以让学生把圆形纸片剪成不同大小的扇形,然后将其拼成已学过的图形。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探究中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作业设计需要增容性

  在设计课堂作业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对教科书中的练习进行 “二次开发”,对某些练习题进行一些更改或调整,并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题,这样往往会事半功倍。例如,讲授计算立方体的体积时,练习题的设计思路之一就是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老师可借此机会重新设计这个问题:尝试使用6 个边长为1 厘米的小立方体来组合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如何使表面积最大?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体积的不变性,并探索表面积变量如何独立变化,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思考。通过教师的提问,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三)作业设计要有生活性

  数学教学要围绕现实生活展开,数学作业也需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教完“元、角、分”之后,教师要求学生用元、角、分填空:橡皮筋的价格约为2(),一个文具盒的价格约为8(),而电风扇的价格约为98()。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布置数学作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新。通过合理布置作业,可以真正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并使其最大化拓展知识外延。

  五、结语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进行探究,为学生创设较为宽松、民主的探究式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学生具备一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不断摸索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努力尝试模拟各种情境,把数学、科学、劳动等多门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手脑并用,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数学素质的提升。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导学生进行探索,创设学习情境,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找出几种算法的共同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  任萍萍. 智能教育:让孩子站在人工智能的肩膀上适应未来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20:56.

  [2]  雷玲. 好课是这样创成的·数学卷[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1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