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字号,出发!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品牌,发展,象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07-27 19:50
文/肖学文 李纳云 王渝博
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是地区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质量强省、制造强省的应有之义。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推进品牌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为新时代四川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全省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更好地支撑现代产业优化升级。
四川品牌建设有力
政策法规支撑有力。2018 年3月,印发《四川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方案》,部署“实施品牌创建工程”。2018 年6 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专章部署“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提出“大力实施四川品牌创建行动计划”。2020 年12月,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和品牌创建行动计划”。2021 年,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出台《四川省质量促进条例》专章规定品牌建设工作, 随后印发《关于打造“天府名品”质量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打造“天府名品”特色优势质量品牌。
行业部门行动迅速。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开展中国品牌日宣传活动,组织四川品牌企业展示展销;经济和信息化厅强化质量标杆建设,加强企业品牌培育;农业农村厅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支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商务厅积极推动川派餐饮品牌建设;文化和旅游厅加快天府旅游名牌建设;省市场监管局积极组织争创中国质量奖,评选天府质量奖,创新开展“天府名品”高端品牌建设,开展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强化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组织参加品牌价值评价。截至2022 年末,累计培育中国质量奖13 家,天府质量奖(四川质量奖) 29 家,212 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16 个优质品牌农产品,国家知名品牌示范区7 个,国家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6 个,形成了天府龙芽、四川泡菜、天府菜油等省级区域品牌。
市(州) 品牌竞相发展。省级相关部门和市(州) 以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生产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实施农产品品牌“孵化、提升、创新、整合、信息”工程,培育壮大“川”字号农产品品牌体系,绵州珍宝、乐山味道、圣洁甘孜、净土阿坝、大凉山、广元七绝、自然贡品、宜宾早茶、资味、遂宁鲜、好充食、华蓥山、阳光米易等地区域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2021 年“中国品牌日”活动发布全国地级市品牌前100 名城市名单,泸州、绵阳、乐山、攀枝花、南充、宜宾、广元等7 个市上榜。目前,还有一些市(州) 和县(市、区) 正在谋划打造本地区域品牌。
特色优势尚需挖掘
部门合力有待提升。四川品牌建设的协同联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各部门基本上还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虽然各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但缺乏统筹规划,尚未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品牌建设强大合力,四川品牌“多而散”的问题仍然突出,亟需创建类似于“好品山东”“上海品牌”“深圳圳品”这样的政府层面推进、代表当地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区域大品牌。
特色优势体现不够。目前,四川品牌总体上依托集体商标、地域产地来进行打造,虽然各自构建了品牌培育打造体系,但总体上对质量基础体现不够,对特色和文化挖掘不足,“天府”这张金字招牌没有擦亮用好。作为农业大省,与之对应的农业品牌区域形象尚未树立,“天府粮仓”的品牌效益尚未凸显。近年来,医药产业发展迅猛,但未形成集群式的品牌冲击力;锂电、晶硅光伏产业方兴未艾,也鲜有大品牌。品牌影响大都还局限于省内或者周边地区,品牌产品(服务)走出去成效不明显。
优质优价机制不畅。品牌要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并体现应有价值,才有长久的生命力。目前,四川品牌的溢价能力相对较弱,在各类采购中,品牌的优质优价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广大消费者对于品牌认可度不高,对优质产品(服务)的需求和对品牌认知不匹配,不清楚品牌产品(服务) 优势所在,以市场需求引领市场主体投身品牌建设的良好格局仍未形成。
聚力强化品牌建设
强化品牌建设统筹联动。完善工作机制。借鉴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经验,明确由省质量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品牌建设,打造“天府名品”省级区域大品牌,各行业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完善部门间沟通联络和会商协调机制,加强在品牌培育创建、项目帮扶、宣传推广、维护保护等领域的合作,形成品牌建设工作合力。明确工作重点。聚焦构建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结合“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创建,争创中国质量奖、天府质量奖、“天府名品”,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开展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等工作,整合资源,集中攻坚。强化交流协作。以全国“质量月”“中国品牌日”等活动为契机, 举办“ 天府品牌论坛”,定期召开品牌发展大会,共商品牌发展大计,开展工作交流合作,推动各省级部门实施首席质量(品牌) 官制度。
大力促进品牌质量提升。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及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满足中高端需求。大力发展优质特殊农产品,着力包装策划推出一批体现四川特色,便于海内外游客携带的旅游化农副土特商品。促进消费品质量提升。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注重消费者体验感,为打造“四川制造”精品提供可靠保障。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尽快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消费者认同的精品,促进制造业升级。促进服务业质量提升。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品牌培育计划,围绕餐饮、劳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着力培育一批效益好、影响大、竞争力强的服务业品牌,不断提升服务品牌核心价值,实施“服务标杆”引领和游客满意度提升计划,培育区域性品牌集群。
营造品牌发展良好环境。加强政策激励。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支持政策,设立品牌建设专项资金,强化品牌培育、宣传、展销、管理。推广升级眉山“眉州质量贷”做法, 开发品牌金融产品, 充分体现品牌价值。在政府采购政策中更好地体现质量品牌优势。通过消费者委员会等第三方对比检测评价、开发天府质量码等形式让消费者和市场认同品牌。强化推广运用。适时在省内外举办“天府名品”品牌展,设立线上销售平台, 集中展示四川品牌集群形象,推广品牌产品(服务),在各大电商平台开设“天府名品”专区,在机场、车站、旅游景点、商业街区设立“天府名品”等品牌专题展销大厅。积极对接“ 深圳圳品”“香港优质正印”等标准体系,推动品牌走出去。加强品牌保护。加大联合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力度,开展“打假护牌”行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畅通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增强公众的质量维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