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专栏作者陈智
真没有想到,2022 年中国人口就出现了负增长!
今年春节前夕,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 年全年全国出生人口 956 万人,死亡人口1041 万人,年末人口为141175 万人,比上年减少85 万人。这条信息如一颗石头扔进平静的湖水,引起巨大震荡,各种舆论观点、相关新闻报道、网上热议评论纷至沓来,笔者曾经多年从事人口统计工作,有很深的“人口情结”,忍不住也来凑个热闹说上几句。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第一,中国人口负增长早有预期,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全国人口从5.42 亿飙升到14 亿多,增速之快、时间之短,在全球首屈一指。人口大规模增长主要集中在20 世纪后半叶, 1987 年出生率达到历史最高点 23.3‰。之后就开始一路下滑, 1991 年跌破20‰, 2020 年跌破 10‰, 2022 年进一步下跌至 6.77‰。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长放缓是自然规律,出现负增长只是时间早晚问题,这在人口学界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来得这么早却远超出了预期,中国社科院2019 年预测我国人口在2029 年达到14.4 亿的峰值,同年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也认为中国人口峰值在2031 年出现, 2022 年人口拐点就来了,这一场 “雪”的确来得有点早。
第二,出生率持续走低、人口负增长并非中国特有,许多国家都已出现。人口变化由出生、死亡、迁移三个因素决定。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主要是出生率持续下降、出生人口快速减少导致的,为什么现在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人们普遍认为是因为当下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太高,年轻人不敢生、不愿生,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绝不是唯一甚至有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低生育率是一个国家进入相对富裕和现代化后都要出现的问题,可以说是一种社会的“富贵病”,大多数欧美发达国家、东亚的日本和韩国都是这样。现代社会不需要养儿防老,情感慰藉也有许多替代方式,结婚的意义、生孩子的必要性确实下降了不少。笔者曾在2022 年第2 期发表《生育率下降是世界难题》一文,就此做过一些专门的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第三,人口负增长会带来多重影响。尽管未来某一年或几年人口增长或许有所反弹,但我国总人口不断减少的趋势已难以逆转。联合国预测今年4 月印度人口数量将超过中国,印度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已是板上钉钉。人口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口规模与国家的国际话语权直接相关。印度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影响,可能随着时间延长逐渐显现。从国内来讲,人口负增长将直接导致劳动力减少,人力成本上升,年轻劳动力不足,造成社会创新活力不够,人力资源将变得更加宝贵;同时由于出生率下降,少子化现象严重,加剧了社会老龄化程度,国未富,人先老,这对我们是一个严峻挑战,特别是对现有养老制度的冲击较大。我国目前的养老制度是代际转移支付,也就是下一代人养上一代人,人口负增长将直接打破这一制度存在的基础。当然,人口负增长使人口总量逐渐减少,一定程度可以缓解资源环境的压力,经济增长将不得不更加依靠劳动力质量和科技创新,而非劳动力数量,这对提高劳动力质量,倒逼我国的教育体制、收入分配和资源配置等制度变革,也是新一轮的机会。
人口负增长不能简单地说是好还是坏,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着客观的规律。我们既不大惊小怪,也不无动于衷,需要理性看待、辩证分析、主动适应、积极应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