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
- 来源:教学与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13 16:09
段玉秀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 甘肃临夏 731408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阶段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是最关键的两部分,就目前语文总体教学情况来看,有阅读、写作彼此割裂的状况,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其实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初中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性活动更加便于学生理解阅读文本中的细腻,也可以使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灵活借作者遣词造句,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初中教育体系当中,语文作为主要科目之一,对学生整体价值观的养成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语文学科差不多贯穿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而初中正是加强学生语文素养养成和文学修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多数都是教师根据教材片面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尤其是阅读阶段,存在着学生只是单纯地读文本,等着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较少独立思考,再加上缺乏写作训练,导致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相对较差。针对这种情况,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尝试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方式,以加深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认识。
一、语文阅读教学实行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师除了注重学生基础语文知识习得外,还要注重学生语言文字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能够自主展开阅读活动,同时也能够在阅读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生成个性化的阅读感受。通过开展读写结合活动,能够使学生把阅读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阅读还能够达到练笔的目的,这对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特别有帮助。
(二)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需做到手脑并用,全面调动自己的思维,确保阅读训练有序开展。而且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普遍阅读量不够,阅读缺乏主动性,阅读速度较慢,这些都会导致阅读教学收效甚微。寓读写结合方式于阅读教学之中,能够使学生阅读更深入细致,初中语文教材所包含的章节多为经典篇目的课文,课文中许多名言名句可作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同时,阅读篇章中谋篇布局,写作技法等都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二、初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聚焦文本选择典型案例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主要是写人叙事的章节,而初中语文教材,又有不少章节是属于写人叙事的类型。同学们要想学好,写好记叙文,就必须学会审题和立意,并结合所选题材,发现典型事例,合理地安排写作内容和组织。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教材课文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文本中作者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怎样凸显和表达文章立意等问题进行反思,学习课文中作者表达思想和感情的方式,避免学生选择题目随意性较大[1]。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以文本为研究对象,以文本阅读为前提,以文本主题为主线,精选典型案例,以此促进读写结合活动。如学《驿路梨花》一文中,作者以详细的文字描写哈尼姑娘学雷锋、甘做无名英雄、热情帮助遇到困难的路人,反映了她乐助于人民的胸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需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致而深刻的阅读,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尝试依据课文中作者写作技巧自主选题,案例和写作活动。
(二)结合精彩段落分析叙事方法
初中语文课文当中,笔者往往要通过几个重要的段落来传达文章中心思想,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好教学当中文章重要段落的内涵,然后再去领略课文的总体中心思想[2]。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反思作者是如何导入对这些事的讲述,描述,反映出人物哪些性格特征和抒发哪些感情。教师在教学中需指导学生仔细分析文章中的妙段,这样才能够引导他们摆脱写作困境。如学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这样的人物传记类课文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边读边对文章事件的来龙去脉进行整体地梳理,体会课文中人物形象,精神面貌,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生活撰写与母亲相关的作文,实现语言输出。
(三)挖掘文章优美词句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度挖掘,解析,对优美词句进行解析,使学生能够以精读为前提条件,充分了解词句内涵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优秀词句并将其运用到文章中去,从而达到点缀文章和提高写作质量的目的。人物描写多从外貌,动作,神态和心理入手,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人物描写所使用的术语,并分析文本怎样取得描写效果,指导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方法内化为文字并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3]。例如教《再塑生命的人》时,要求学生读时要把描写海伦·凯勒的话找出,比如谨慎,精疲力竭,不求形似、恍然大悟等等,再请同学们对这些词代表的主人公形象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摘抄和积累这些词,再试着用它们写出一个描写人物的段落以便于同学们运用。
(四)把握课文语言特征
初中语文教材写人记事类记叙文语言表达非常独特,性格较为突出,对人物形象塑造有着重要影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也要注意课文中语言的特点,尤其要注意语言的个性化色彩,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独立地进行写作。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写清国留学生时用了真是标致极了等形容,“标致”本身就是美丽之意,由作者对待清朝留学生的方式就可看出此处“标致”并不是夸赞之意,而是借助反语修辞讽刺清朝学生,抒发清朝学生心灵空虚麻木之精髓。作者的这种蔑视可以使语气,感情更凸显出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还需鼓励他们对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研究,塑造自己的语言个性以方便他们更有信心进行写作训练。
(五)在小说学习中的应用
小说基本上是以人物,环境和情节为元素的文学作品,它更多地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体现在小说中。小说故事背后,常常隐藏着哲学意义上的题材。就初中生实际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对小说的认知还有一定困难,但学生能够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学习到自己的写作手法。例如《我的叔叔于勒》里,笔者主要从人物神态与动作上描写家长见到与我舅舅相貌相似的人的行为,教师指导学生可从人物心理上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使学生在阅读中达到写作训练的目的。
结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综合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时,可结合阅读内容对读写环节进行合理设置,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逐渐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从而为其良好成长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张国海《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浅谈》,《学周刊》2021年第6期。
[2]杨萍《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读写结合”》,《语文新读写》2020年第14期。
[3]张俐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文学少年》2021年第28期。
作者简介:
段玉秀(1980年1月—),女,汉族,甘肃临夏州东乡县人,毕业学校西北师范大学,现任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