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消费:创新场景回暖复苏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消费,创新,复苏
  • 发布时间:2024-06-03 20:00

  文、图/本刊记者唐佳莹

  3 月,正是乍暖还寒时分。成都市郫都区安靖镇土地村内却四处洋溢着“热腾腾”的繁忙气息,阡陌交错的街道旁满是满载成捆服装的大型货车,等待手续完毕后发往全国。

  春季的“3·8 电商焕新节”是网销服装行业的重要促销节点,既可以消减去年库存又为今年的营销奠定基础。“前两年受疫情影响订单量有所减少,今年则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村里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当地某服装厂老板罗兰(化名) 表示。

  这样的“热闹”最先呈现在1月的兔年春节。人群涌动在大小街头,赶集的、观影的、逛游的……烟火气的回归加速了消费市场的回暖,四川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2 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93.4 亿元, 同比增长6.8%, 增速比全国高3.3 个百分点。

  消费持续回暖

  “市场真的回来了!”说这句话时,邱泽情绪十分激动。作为职业电影经理人,邱泽见证了多个小型影院的落幕——这是疫情期间,接触性消费领域内残酷而常见的故事。以兔年春节档为分界点,这样的寒冬可能已进入了尾声。

  四川省电影局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四川人在看电影这件事上花了3.75 亿元,比去年增长了3.59%。全省的影院共放映电影17.08 万场次,观影人次达761.97万人。

  这些数据在邱泽看来是“ 必然的”。

  “四川文化崇尚休闲,是全国电影行业的重要市场。以成都为例,这个春节贡献了1.4 亿票房,仅次于北京和上海,排名全国第三。这说明我们的体量绝不输给沿海城市。”邱泽表示。近年来四川商业综合体建设推进速度加快,以商业体为依托的影院也遍布全省各地。大到中心城市成都,小到边缘小县城,观影习惯实际已经嵌入消费基因。“当大环境制约削弱后,抑制的需求自然‘喷薄而出’”。以邱泽接手的三个影院来看,2 月的平均利润涨幅皆在10% 以上。

  在接触性消费领域,同样回暖的还有餐饮业。以往门庭冷落的线下餐饮重回“排队一小时起时代”。四川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仅成都市的20个餐饮品牌30个门店春节期间日均客流量就突破了7300 人次,人流量同比增长超过200%,营业额同比增长超过60%。传统节庆的拉动也让1—2 月全省餐饮收入增速较全国快了1.9个百分点。

  节庆是消费复苏的试金石,许多行业都在春节期间打了“ 翻身仗”。但这样的消费热情并未因春节假期的结束而画下句号,消费市场的活力还在持续释放……

  “目前我们公司的出境游小团有的已经预定到了下半年。”成都圣同润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同润”)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较去年多出3 倍的订单量让整个公司对今年的营收充满信心。2023 年是旅游消费重按“启动”键的一年,基于求稳的考量,圣同润在今年其实并不打算开拓太多的路线。“但没想到市场反应这么火爆”,该工作人员表示,现在困扰企业的反而是因为下单量增加,配备导游不充足需要临时招聘等问题。

  延展“卖”的场域

  消费端在回暖,生产端自然也摩拳擦掌。

  四川的企业家们历来很会“卖东西”。直播卖农特产、夜游锦江跨界融合、社区火锅点亮夜经济、话剧巴士开进大街小巷……变换的消费场景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本质还是“吃喝玩耍”老四样,但形式却保留了无尽的新鲜感。

  “新鲜”也是罗兰经营多年女装厂的经验之谈。“现在的女装竞争,早就不是样式的竞争了。”基于线上流量变现的网销服装,重要的是用各种方式让产品出圈。

  “当我们说消费市场繁荣,肯定不止是消费者愿意买,真正的繁荣是双向的,生产端也要活跃。”邱泽表示,要维持这种活跃,政府与企业之间充分配合十分重要。“一些大型商业活动需要决策方有一定的创新接受能力。”他举了一个例子——自贡中华彩灯大世界。这个项目以政府授权华侨城地域IP 品牌为始,并在城市配套上给予了大量帮助,也展示了城市治理的智慧。”

  不仅在“卖”的形式上进行创新。近年来,四川“卖场”也在不断拓宽边界,无人机、机器人……各式各样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既能依托产业基础稳固经济发展又促进消费市场升级的新能源汽车是四川省重点发力的对象。

  绵阳富临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整车企业提供精密零部件的上游企业。“目前公司一季度的营收较去年基本持平,但依托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品,我们预计全年达到目标收益问题不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迎合下游市场和政策导向,该公司特意建设了二号厂房专门用来开拓新能源汽车赛道。

  一组数据真实记录了产能释放的强大能量,仅1—2 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1.3 万辆,同比增加85.7%。

  这么多的产能如何真正实现消化? 华龙4S 店的店长张宇认为,“打促销战是方式之一”。近期全国出现了汽车“价格战”,各车型都有不同幅度的促销活动。“很大一部分促销金额来自政府补贴,为应对全国市场冲击,省内也出台了相应对策。”今年3 月聚集有包括沃尔沃、一汽大众等10 家整车企业的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 就启动了“产销联动”汽车消费活动,发放补贴总金额高达1 亿元,单车累计补贴最高达15 万元,是成都汽车促销史上优惠幅度最大、本地造新能源品牌车型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惠民购车活动。

  政府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促进汽车消费平稳运行、健康发展。作为销售载体,自然也乐于紧跟政策方向。新年伊始,张宇的店内便频繁推出购车返现、送保险等促销活动,折扣力度很大。1—2 月,店内营业额较去年提升了20% 左右。

  甩“鞭”,让消费跑起来

  无论是消费端还是生产端,消费市场领域的回暖背后总伴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背后是产业筑基,政策引导。

  从全国来看,四川人口基数大,消费市场广阔,但人均消费水平较沿海地区仍有差距。消费既要以提高收入为主持续提振,又要有场域可以“安放”。

  在消费场景打造方面, 四川可谓不遗余力。憨态可掬的熊猫、四季皆景的九寨、鲜香麻辣的川菜…… 围绕着文化与自然景观,带动四川消费的IP 早已响亮全国;同时,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也纷纷强化商圈、步行街等消费载体建设,去年成都新落户首店就达708家,成为全国首店经济第三城。物流与空港建设, 更为全川带来了世界各地的丰富产品。这也是为何四川消费复苏能快于全国的根基。

  为了让消费这架“马车”跑起来,国际熊猫消费节、“欢乐星期五”——文旅打卡日等一系列促消活动应运而生;同时市场监管也逐步加码,打击假冒伪劣、强化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监测,确保市场规范。精准甩“ 鞭”, 一套组合拳下来,2022 年四川省消费者满意度总指数达83.08 分,创8 年来新高(四川省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2022 年度消费者满意度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是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的重要基础。消费的复苏不仅是“买得更多”,更是产业、市场、公共服务等要素不断相辅相成的结果。好在,《报告》显示,未来一年的消费信心度为80.65,处于比较充足水平。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