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模式下中职美术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微课模式,美术,教学
  • 发布时间:2025-03-14 16:36

  应启青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面向工艺美术行业各专业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技术技能,有独立工作能力,掌握一定工艺美术理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与时俱进,将新时代、新技术融入教学中。微课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的结构化数字资源。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微课引入美术课堂中,丰富教学类型,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

  1 基于认知特点,秉持微课教学的原则

  1.1 主体性,阐释重点知识

  在设计微课教学时,教师要基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好微课教学的原则。中职学生在学习时更注重所学内容的实践性,却因此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也并不强。因此,针对此问题,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注重主体性,要将重点知识融合在一起并系统化地呈现出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才更好。

  如在教授水粉画的时候,中职学生更注重学习水粉画的基本技法、写生步骤等。但是,他们在色彩的基础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够。因此,教师要将色彩知识融入微课课程中,设计“色彩基础知识”主题微课。这样能将色彩的分类、色彩的要素、色彩的对比、色彩的知觉和感觉、色彩的调和等重点知识和水粉画的创作技巧融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和色彩相关的美术知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各种知识点整合在一起,注意体现出微课课程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提升实际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在点滴教学中提升艺术素养和能力。

  1.2 灵活性,生成鲜活资源

  中职学生的认知方式偏重经验主义,这种认知特点在某种程度上会让他们变得更加实际和务实。但是,由于中职学生的年龄问题,他们的社会经验不够丰富,因此获得的生活体验也不多。故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课程时,要体验出灵活性,挖掘各种鲜活的生活资源,指导学生学习。

  如在设计“大型活动的美化”课程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例如,可以选择商场促销活动现场的图片、学校运动会现场的图片、酒店开幕现场的图片等。利用这些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取真实的生活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本领。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观察生活,寻找自己觉得美观的生活画面。此后还可以安排学生自主思考,对学校活动进行现场美化。

  在微课课件选择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具有生活性的教学资源,这样更能引发出学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同时更能体现出灵活性,使学生思路拓展,从生活中挖掘出更多的创作资源。

  1.3 开放性,涵养生命态度

  很多中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对生命的理解不够深刻。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的时候要体现出开放性,要体现出学习时空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开放性,让学生围绕课程内容展开深入探讨。

  在设计“花鸟画”微课时,教师要注重体现开放性。在微课中可以对比呈现大自然中的花鸟,让学生对比花鸟画,然后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开放性的作品。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活动,观察大自然中真实的花鸟,感受它们的形貌特点,这样的活动有助于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此外,还可以安排学生互动讨论,分析一些问题。如,“从自然界的花鸟中,你是否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你认为在绘制花鸟画的时候,该如何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感觉呢?”“花鸟都是弱小的生命,你对这些生命的看法是什么呢?”这些问题能构筑开放的交流空间,让他们涵养生命态度。

  在开放性的微课课件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多元化交流活动,让他们在内心深处产生对艺术的深层感悟,这样有助于他们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启迪,涵养生命态度。

  2 指向艺术实践,丰富微课教学的类型

  2.1 欣赏类,对比民族特色

  中职美术课程要注重体现出实践性。在微课课件中,将艺术实践融入欣赏类、造型类、设计类等多种不同类型的课件中。在欣赏类课件中,要引导学生辨析不同艺术中蕴藏的民族特色,并思考自己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体现出民族特色。

  在学习“中国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课件,引导学生赏析不同民族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赏析课件,每一个课件都展现某个民族的美术作品,并引导学生从画作的主题思想、画作的内容、色彩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这几个角度赏析。以蒙古族画作为例,在主题思想上它们常常展现蒙古族勇敢的本性,体现其豪放的性格特点,还常常展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在画作的内容上,常常展现草原、放牧、万马奔腾等场景,体现出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在色彩的运用上,蒙古族的画作常常使用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展现出蓝天、白云、青草、骏马等形象,体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在情感的表达上,常常展现出豪放、洒脱的性格特点。除了让学生赏析每一个民族的画作风格,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比这些课件,说说不同民族的绘画风格有什么异同点。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绘制某民族风格的画作时会如何构思设计,展现出民族特点。

  在欣赏类课件上,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更要让他们从中得到启迪,提升自己的创作素养。这样的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提升审美赏析和创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 造型类,指导夸张变形

  造型类课件的特点是用多媒体的形式,全方位展现造型艺术,让学生多角度观察作品,然后指导学生掌握如何进行夸张、变形,如何设计出造型独特的作品。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自主创作,展现自己的创造性。

  在学习“中国工艺美术”时,教师可以用泥人作为例子,设计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掌握夸张、变形的造型技巧。首先,在课件中展示经典的泥人作品,让学生找出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如有一名学生欣赏了泥人造型后表示:“这个作品夸张地展现了主人公的长脖子,而另一个作品则体现出了主人公的头很大,肚子很圆。”教师可以让其总结一下,说说夸张手法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总结认为,在创作作品时,要找出原型身上最有特点的地方,然后将其放大,就是夸张。其次,引导学生找出作品中变形的地方,说说可以用哪些变形的手法。如有一名学生总结认为:“可以将几种不同的事物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新的形象。”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创作活动,试着塑造动物造型,说说如何体现出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例如,有一名学生塑造了“等待母亲的小鸟”形象。他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着重展现了小鸟张开的嘴巴,体现出了小鸟嗷嗷待哺的形象。此外,他还使用了变形的手法,将喂食的鸟妈妈的脖子变形,变成了心形,体现出鸟妈妈对孩子的关心。

  在学习造型类课件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夸张、变形等创作方法,凸显了美术创作过程的内涵,在学生内心生成深刻的体验。教师可以安排他们自主创作,看看他们是否可以迁移运用,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创作方法。

  2.3 设计类,渗透多元文化

  设计类课程指的是利用微课课程给学生介绍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然后让他们整合多元文化知识展开美术作品的创作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拓展创作思路,博采众长,全面了解各种不同文化的特点。

  学习“外国美术作品”时,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课件,对比呈现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该课件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神话传说为引子,给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通过对比西方大洪水和东方大禹治水的传说,学生可以看到西方洪水神话呈现出以“避”为核心,而东方洪水神话则以“治”为核心。第二部分,介绍与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有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绘画的角度入手分析,看看它们的异同点。对比后,学生可以看到西方绘画以色彩运用为主,通过色彩的明暗对比展现事物的形态。而中国绘画注重线条,常常通过墨线的虚实、粗细来构建画面。这样,学生便以绘画为切入点,感受到了中西方文化的特点。第三部分,展现将东西方文化融为一体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这类作品的特点是什么。在学生学习本课件的时候,教师还要向他们提出问题,激励他们自主创作。如,可以提出:“西方绘画受到基督教影响很大,而中国绘画则融入了儒、道、佛等哲学思想。那么,你在创作的时候,能否将中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设计出一幅能体现出兼容性的画作呢?”

  利用微课课件,学生可以清楚地对比分析,看到在不同文化熏陶之下,出现了哪些不同种类的画作。这不仅拉近了不同艺术作品的距离,更使得美术作品具有思想的深度,能体现出文化的特点。

  3 契合课程需求,建构微课教学模式

  3.1 翻转式,引导自主探究

  新课程认为教师要设计多元化的课程模式,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在设计中职美术课程的时候,教师也要契合课程需求,设计出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式。翻转式课堂指的是让学生在家中运用微课自主学习,思考问题,将无法解决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

  在学习“速写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式模式,先让学生在家中自主观看微课课件。在该课件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一、介绍了速写常用的工具是什么,并展示了各种速写画作,让学生自主赏析。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速写。二、介绍了速写的基本方法。学生可以按照课件所展现的步骤,进行自主模仿。三、分别举例,介绍了直线速写、勾线速写、线面速写、明暗速写等基本方法。在自主学习后,教师安排学生利用微信自主交流,说说对速写理解了多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说出来和同伴分享交流。如有一名学生提出问题:“速写和素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同伴表示:“速写可能就是更快速的素描。”但是又有其他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认为速写不是速度更快,而是画的内容更简练。”他们争论不下。教师可以提醒他们将此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回到课堂中再交流。

  翻转式课程能让学生在自主预习的时候充分利用微课课件,这样他们能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回到课堂后,学生便能围绕自己不了解的地方,重点询问教师,这种学习方法能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

  3.2 项目式,旨在深度学习

  项目式学习法指的是先利用微课呈现资料,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度探究美术问题,提升思维的深度。

  在学习“明暗素描”时,首先,教师用微课课件创设情境。在课件中展现了大自然中的真实事物,又展现了对应呈现在画作上的形象。然后提出问题:“如何让二维的画作呈现出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呢?”接着呈现项目主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绘制“球体”。其次,教师安排学生自主探究。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提供微课课件,展现各种和明暗素描有关的知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学生要利用这些微课资料自主学习,掌握绘制明暗素描的具体方法。在这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球体明暗素描的五大调子变化特点,找到了明暗交界线,认识到了学习球体明暗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明确了如何在素描的过程中展现出饱满、圆滑的形象。最后,教师让学生上传自己创作的作品,说说自己在项目探究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问题。如有一名学生表示:“如何用明暗表现出圆球的光感。这对我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多角度观察法,尝试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入手观察,经过多次比较,这才对比发现了光感的差别,在绘画的时候,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光感。”

  深度学习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合作探索项目的过程中,学生能完成深度学习,提升知识自主建构和运用的能力。

  3.3 混合式,提升审美情趣

  混合式指的是将线上课堂和线下课堂组合在一起设计一系列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微课课件,掌握相关的绘画知识,然后安排他们在线下展开审美赏析和创作方面的实践互动,最后再让他们将作品上传到网络,便于互动交流。

  学习“儿童装饰画的创作”时,教师可以构筑混合式课堂。首先,教师展现微课课件,让学生看到经典的儿童装饰画,并了解儿童装饰画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认识到,儿童装饰画具有夸张、变形的特点,具有浓浓的装饰意味。学生还认识到在创作儿童装饰画的时候,必须基于儿童的视角,要画一些儿童熟悉、喜爱的事物。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线下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分小组行动,来到幼儿园义务劳动,学生可以观察一下幼儿园中现有的儿童装饰画,看看它们具有什么特点。然后,他们可以和幼儿一起玩耍,了解一下幼儿喜欢怎样的事物。最后,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创作儿童装饰画,上传到网络上。同伴之间要相互点评,选出最具有童趣、能体现儿童独有的审美情趣的作品。例如,有一名学生认为同伴创作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很好看,此画作对蘑菇进行了拟人化处理,展现出蘑菇和小姑娘一起玩耍的场景。这样的画作很有新意,也符合儿童的审美观念。

  混合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在线上自主学习,在线下互动交流。学生可以将线上感悟的审美创造方法用于线下自主创作中,这样能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

  4 聚焦核心素养,创新微课教学的策略

  4.1 数字支持,创编电影脚本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策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支持,指导学生参加创编电影脚本的活动,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在学习“首饰设计”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教师可以安排如下的创意实践活动。“请设计一款首饰,并创编一段电影脚本,拍摄该首饰的广告。要求在广告中能很好地展现该首饰的特点,体现出设计理念。”在该活动中,教师可以分下列步骤指导学生学习。首先,用微课课件给学生介绍如何设计电影脚本,并展现各种经典的首饰广告案例。通过该课件,学生发现,首饰广告设计需要有一定的故事性,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而且拍摄的焦点一定要落在首饰上,要让观众能全方位赏析首饰的美。其次,教师组织学生互动讨论,此时可以给他们推送更多的微课课件,让他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创编电影脚本。最后,让学生利用网络互动讨论,分享创作理念。在学生完成电影创编后,可以让他们将拍摄的片段上传到网络,互动分享。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价,说说彼此的看法。例如,有一名学生认为同伴的电影脚本虽然故事性很强,但是缺乏“首饰”的特写,最后也没有详细介绍该首饰好在哪里,所以,使观众印象不深。这位学生认为应该调整一下电影脚本,将镜头焦点放在“首饰”上,这样呈现的效果才更好。

  在设计创意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电影创编的情境。这样有助于营造创作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感,能让他们将独特的想法转化为作品。

  4.2 学科整合,保护知识产权

  学科整合指的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设计探究活动。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未来如何保护作品的知识产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十分重要的。故此,教师可以整合法律学科,用微课课件给学生介绍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探究。

  学习“陈设品设计”时,教师可以设计学科整合类的课程。首先,给学生推送微课课程,让学生了解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什么是知识产权,有哪些行为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该怎么办。其次,可以用微课课件展示具体的案件信息,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美术工作者、侵权者、法官、律师等各种不同的角色。学生要思考该如何利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反思自我,说说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有一名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我们要重视知识产权。在我们自己创作的时候,绝对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要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在自己创作的时候,则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如果遇到有他人侵犯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要采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将该环节融入陈设品设计课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设计技巧,更提升了法律意识。

  在学科整合中,学生认识到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不仅要提升美术创作的水平,更要有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3 实践应用,传承传统工艺

  在中职美术专业,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多创作一些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工艺品。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更爱自己的国家。

  在“工艺品雕刻”主题课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设计教学活动。如可以围绕“根雕”设计微课课程。在微课中,首先,介绍古代根雕技术,让学生认识到根雕技术源远流长。其次,介绍各种根雕的技法,并展现各种经典的根雕作品。如可以着重介绍根雕断面火烧加工技术,让学生看看加工前后树根呈现的变化。最后,展示各种根雕作品。在学生初步掌握根雕技术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要独立完成凿粗坯、掘细坯、修光、打磨、着色上光等制作步骤。在组织学生互动交流时,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创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问题。还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在参与创作活动后,对中国传统工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如有一名学生介绍自己完成雕刻作品时遇到的困扰,他发现自己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而出现错误,该学生认识到:“要完成好根雕雕刻,必须要注意运刀快、一丝不苟。工作时必须全身心沉浸其中,这样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通过上面的实践活动,学生提升了文化理解素养。他们能更好地挖掘并理解传统工艺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并思考自己能为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作出哪些贡献。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增强文化自信。

  微课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多媒体设备进行在线学习,使得学习变得更快捷、方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借助微课形式,可以灵活选择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美术课堂既鲜活生动又活力无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提升他们的美术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