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脑灌注不足

  文/ 张 珊 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

  缺血性脑卒中通常发生于老龄人群。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与脑灌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脑灌注不足是重要原因。

  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指由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的脑组织动脉血流灌注减少或完全中断,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但青少年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与多种因素有关。虽然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与老年人有所不同,但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心脏病、吸烟、肥胖等仍然是主要原因。

  高血脂: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液黏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从而增加血栓的风险。

  高血压: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使血管弹性变差、内膜增厚,进而导致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

  心脏病:心脏病患者容易形成附壁血栓,一旦脱落就会顺着血流流向脑部,堵塞内径小于血栓直径的脑部血管,造成局部脑组织缺血。青少年心源性疾病相对于中老年人更加复杂,心房压力差变小会导致血液瘀滞、卵圆孔未闭内形成原位血栓,从而诱发脑卒中。

  吸烟酗酒:香烟中的尼古丁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血液黏稠度,使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加快。而酒精直接作用于人体脑血管平滑肌,大量饮酒则会诱发脑血管痉挛,降低脑血流量。

  肥胖:容易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血液异常:血液异常主要是指血液系统疾病,如红细胞增多症、慢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会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影响脑灌注。

  除此之外,先天性的脑血管结构异常、高尿酸血症、恶性肿瘤等也会增加青少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来说,尽早识别早期发病症状,就能及时接受治疗,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及时识别脑卒中的迹象并实施适当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例如:要检查是否存在口角偏斜的情况,观察手臂是否一侧力量不足,以及是否语言表达困难。若出现以上情况,应考虑急性脑梗死的可能性,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脑灌注不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脑灌注是指人体脑部的血液供应情况,能够反映大脑组织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如果供血充足,表明灌注情况好,供血不足,则表明灌注情况较差。青少年脑灌注不足时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会引发脑梗死等疾病。脑灌注情况可以通过CT或磁共振成像的脑灌注成像检查来了解,对于诊断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脑灌注CT 检查,通过向患者的静脉注射造影剂,结合局部脑组织的碘聚集量情况,计算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可以测定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了解其血液动力学和功能的变化,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