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打开冰箱也没觉得里面的温度比室温低多少,貌似冰箱也没什么存在的必要了。但若真的如此,为何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前往南极开始第30次科考时,还不忘带上好几台冰箱,来满足队员们日常需要的新鲜食物?当身处极地的人们都如此离不开冰箱时,身在羊城的你确定不需要来一台吗?
不要把冰箱当万能的保鲜神器,什么食物都往里塞。你可能会弄巧成拙,同时把自己的健康安全也耗上。聪明的人,懂得用新鲜的食物,来滋养生活的新鲜度。
哪些食物必须放冰箱
剩饭剩菜。冷却后以保鲜膜覆好,放入0℃的保鲜室内,如果海鲜肉较多,可放入温度更低的冷冻室内。
苹果、梨等温带水果。适合储存的温度为0~1℃。
白菜、胡萝卜。最佳保存温度是0℃,否则会影响其中的水分和维生素的含量。
西红柿和茄子。最佳保存温度是7~10℃,温度过低会散裂或腐烂。
绿叶菜。在未清洗前放入保鲜盒,冰箱温度控制在0~4℃,否则维生素会加速流失。
肉类(猪肉、牛肉等)。如要长时间保存,可放在-18℃的“急冻格”;若只存放两三天,则可放在-2~5℃的“保鲜格”。
海鲜。储存在-15℃的温度以下,尤其是鱼类,在贮藏温度未达到-30℃以下时,鱼体组织就会发生脱水或其他变化,如鲫鱼长时间冷藏,就容易出现鱼体酸败,肉质发生变化,不可食用。
哪些食物不能放冰箱
黄瓜、青椒。在冰箱中久存,会出现冻“伤”——变黑、变软、变味,黄瓜还会长毛发霉。
芒果、柿子、香蕉等浆果类的水果。在低温条件下,香味会减退,表皮也会变质。放入冰箱不仅会影响口味,也容易霉变。
橙子、柠檬、橘子等柑橘类的水果。在低温情况下,表皮的油脂很容易渗进果肉,果肉就容易发苦,所以也不适宜放冰箱。
火腿。放入冰箱低温贮存,其中的水分就会结冰,脂肪析出,火腿肉结块或松散,肉质变味,极易腐败。
巧克力。在冰箱中冷藏后,一旦取出,在室温条件下即会在表面结出一层白霜,极易发霉变质,失去原味。
面包、蛋糕等焙烤食品。在低温的条件下,熟化了的淀粉会析出水分,变得老化,使口感变硬、变差。
选购冰箱请避开三大误区
误区1
冬天已经够冷了,食物直接摆着也不会变质,所以不需要开着冰箱浪费电。
事实:常温保存与冰箱冷藏的最大区别就是“温度的变化”。室温再低,也是一直在波动的,而对食物来说,任何温度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其中的营养物质。冰箱内的温度则会相对恒定,特别是一些先进的变频冰箱,可以将某一区域内的温度波动控制在1℃以内,对于食物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冰箱停机后,会容易出现老化现象,再加上冬天冰箱的耗电量仅为夏季的1/3,为省这点电而致使冰箱发生大故障的话,实在得不偿失。
选购秘籍:带有精确的恒温功能,带变频功能更好。
误区2
很多人习惯从超市里扛一大袋东西回来,然后把购物袋中的东西全部塞进冰箱里就觉得任务完成了。
事实:并不是把食物堆进冰箱里就可以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因此而受“委屈”,因为每一种食物对于温度的要求都很苛刻,如果不能保存在各自的最佳保存温度内,食物的营养轻则加速流失,重则生成毒素——尽管看上去你并不觉得它们发生了变化。
选购秘籍:注重智能控温区。在冰箱的某个特定区间,温度可以人为设定成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零上十几摄氏度的某个精确温度,并且保持恒定不变。
误区3
按照不同的保鲜要求把食物分门别类地安置妥当,估计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了吧。
事实:对于任何需要保存的食物来说,仅仅满足最佳温度是远远不够的。像水果蔬菜,在低温状态下虽然可以保持一段时间不会变质,但却会因为过度干燥而萎缩变形;像新鲜的肉类和海鲜,虽然在低温空间里避免迅速腐败,却会因为湿度环境不佳而变得干瘪或混浊。温度和湿度的搭配,加上光照等因素的调节才能创造出最佳保存环境。选购秘籍:带有保鲜灯、可模拟光合作用环境的冰箱,独立的控温区间,可以把一些相对“娇气”的食物进行独立保存,也可以避免食物之间气味的串扰。
文_何倩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