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代的结束等于新时代的开始吗?

  • 来源:信息方略
  • 关键字:美国,NTIA,ICANN
  • 发布时间:2014-04-15 14:05

  3月14日,一则来自美国ICANN的消息被埋没在周末欢乐和各种找飞机的真假新闻中,并没有引起舆论过多关注,但却在IT和互联网圈里激起了一波颇有弹冠相庆意味的景象。

  ICANN全称为“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这个组织管理着全球网络域名和地址分配,它的正常运行意味着互联网的繁荣,它的停摆则意味着互联网的崩塌。

  开头提到的“弹冠相庆”源自美国商务部下属的通讯和信息管理局(NTIA)对外宣布,将在2015年正式放弃对ICANN的管控,使之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国际化的组织。不过前提是,ICANN 需要在此之前建立一套多方参与的、新的全球治理模式。如果这一承诺得以落实,意味着美国政府将终止其自 1999 年以来的全球域名“大管家”地位。

  承诺一旦有了前提条件,就意味变数有了更多的空间;或者说,故事的结局是不是今天理解的那样,又有了许多回转流长的可能。美国提出的移交计划,涉及到多个美国管理互联网机构的职能,如果不理清这些机构的功能,则无法了解美国此举到底将会移交出什么。截至目前,美国政府仍没有说过,美国的NASA、国防部、陆军研究实验室也要放弃对e、g、h这三组地理域名服务器的实际管理。

  同时,做出上述宣布的NTIA只是美国商务部旗下的一个政府机构,主要负责在电信和信息政策问题上,对美国总统提供顾问和建议,主要的职能是推进美国宽带社会的建设。而代表美国商务部管理ICANN的合同只是这家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

  因此,将这次“放弃”理解为美国向全世界表达无意独占互联网的善意,或许更加合适。美国真正谈得上放弃的,是每隔若干年就要重新进行一次的由NTIA负责的招标。但同时,这种放弃被美国设定了一个严格的条件:不可以是“主权国家”或者“政府间机构”接手。

  也就是说,不可以交给联合国,不可以交给国际电讯联盟。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放弃了商务部对ICANN的直接管理,但只要是美国的公司在最终的“多边利益相关方”模式中占据优势,那么美国政府就可以天经地义地用美国国内法去管理这些美国公司,从而实质上继续保有管理权限。

  王婉卿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