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潇 大丈夫和小女人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丈夫,麻辣婆媳,大男当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12 14:04
第20届上海电视节上,李潇和于淼凭借《大丈夫》获得最佳编剧奖,这两位编剧既是搭档、又是夫妻,而且他们都是80后。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李潇算是一位资深编剧,她的作品《搭错车》《麻辣婆媳》《大男当婚》等都曾掀起收视狂潮。“工作上女魔头,对老公小鸟依人,父母面前窝里横。”这是李潇对自己的评价。
从菜鸟到职业编剧
李潇大三那年开始写电视剧,那是2003年。一开始她的写作目的很单纯——挣钱。李潇家境一般,在北京上学的开销又很大,所以写剧本成为她养活自己、改善生活的工具。在当时的她看来,这是份稳定的职业,至少不用奔波。刚开始写电视剧,报酬并不高,更别提署名了。每月工资1500元,她能交出3、4集的剧本,核算下来一集才几百元。即便这样,李潇也颇为满足。
李潇第一部署名的作品是高希希导演的《搭错车》。那一年,李潇正好大学毕业。这部剧刚开始6个人一起写,到最后定稿时只剩下李潇自己。因为拍摄很赶,李潇成为驻组编剧。进剧组写作时过的是黑白颠倒的日子,每天晚上通宵写剧,早上6点交稿,上午睡觉,下午和演员聊戏、修改。仗着年轻,李潇扛了过来。出色完成了这部深刻的苦情戏。
《麻辣婆媳》是李潇的另一代表作,和之前的《搭错车》一样,开始时也是很多人参与,写到最后就剩李潇一人。有的人被淘汰,有的人太累了没能坚持下来。而幸存的李潇也并不轻松,想不出桥段时她曾郁闷得拿脑袋撞墙。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是她强烈的倾诉欲望;另一方面是因为她真的缺钱。
和饶晖、刘深合作《大女当嫁》时,李潇已经是一名成熟编剧了。在这个团队中,李潇是唯一的女性,在两位强大的同伴之间,她起到了平衡、调和的作用。这部剧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之后他们三人再次合作推出了《大男当婚》。《大男当婚》播出后,取得了更大的反响,它以轻喜剧的风格受到年轻人的追捧。李潇说,我们三人都是活得比较嬉皮笑脸、能够把苦涩转化成欢乐的人,所以才能将《大男当婚》写得如此喜剧化。
《大男当婚》之后,他们三人各自接了不同的项目,已经很难再聚齐合作。但是那段时光一直让李潇念念不忘,她说,大家都是聪明人,在一起讨论时很有默契,工作起来非常舒服。
之后,李潇就开始了《大丈夫》和《男闺蜜》的创作。她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搭档——她的老公于淼。共同生活多年的他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足够的默契度。于淼不是科班出身,但是他的台词很棒,李潇说。
“人渣”和“贵人”
虽然李潇从来没在公开场合抱怨如何遭遇不公待遇,但她其实和大部分编剧一样,也遇到过“人渣”和“贵人”。
刚开始踏入编剧这行时,她为之工作的影视公司不知所踪,交出去的剧本也石沉大海,辛苦赶剧本的那几个月仿佛也随着剧本无影无踪,失去了价值。这种大部分编剧都经历过的失意是李潇成为编剧的第一课,而这只是她糟糕经历的一小部分。经历过这些以后,她选择笑着转身,而不是去抱怨。在她看来,事业就跟恋爱一样,遇到人渣男友时,赶紧撤,不要留恋过去的青春。她说,“不要在乎损失几万文字和金钱,时间才是最重要的,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人渣身上。”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多不公平的事情发生,跟整个电视剧的大环境有关。虽然现在的环境一年比一年好,尤其是“一剧两星”之后,剧本越来越受重视,但是整个大环境对文字和文字工作者的尊重还是远远不够。这才是关于剧本纷争的源头。这种纷争带来很大的危害,因为电视剧是一项多个环节共同协作的商品,任何环节之间的配合出现问题都会让电视剧减分。李潇对此颇有感触,在上学时,她的老师就说过一句话,好的剧本要经得起减分。这句话说得很心酸,却一语道破国内电视剧的天机。事实上,韩剧的编剧们就未必比中国的优秀,但是导演、演员、后期制作等后续环节会为剧本增色不少。而在国内,能为剧本增色的导演和演员太少。
在她一路成长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贵人”,比如李雪健老师。在写《搭错车》时,李潇的父亲和李雪健一样刚做完鼻咽部手术。对父亲的思念再加上生活阅历的不足,李潇常常依靠自己对父亲的记忆来揣测感情。在李雪健的身上,她不光能看到父亲的影子,还学会了从中年男人的角度来思考剧情和人物情感。正是这种感悟才让她完成了这部作品。
用男人的视角写故事
或许任何一个男编剧或者女编剧单独写剧,视角都会稍嫌偏颇。现在的都市情感剧大多出自女编剧之手,收视群体也基本局限于女观众。而李潇一直有意识地把男性观众也拉进自己的受众人群,以提高作品的收视率。从《大男当婚》到《我爱男闺蜜》,再到《大丈夫》,她都是以中性的视角来写剧本,和于淼合作之后就更偏向男性视角。《大丈夫》播出时,曾经在网上做过调查,60%的观众都是男性,她的剧能受到男性观众的喜爱,正是因为她站在了男性角度来讲故事,能带给他们感同身受的东西。也正是这部男女皆宜的《大丈夫》,将他们夫妻送上了白玉兰奖的领奖台。
以中性的视角讲故事,用女性的敏感铺设情感,成为李潇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直接体现在她塑造的人物身上,在她的笔下,有贫嘴却自强细腻的男闺蜜“方俊”,也有温柔潇洒的老男人“欧阳俊”,还有性格火辣为爱奋不顾身的“顾晓珺”。这些角色都有鲜明的缺点和优点,他们摆脱了以往电视剧中程式化的性格,更加现实、可爱、坚强。
80后编剧李潇的梦想就是不劳而获、吃喝玩乐,希望在自己不太老的时候退休,获得自由。而她的理想则是自食其力,多劳多得,直到某天不再为赚钱而写字。理想和梦想在她的身上矛盾地交织在一起,然而不管是理想还是梦想,都没能离开“自由”。有位前辈和李潇开玩笑:80后编剧太厉害,把70后编剧拍在了沙滩上。李潇笑着说,早晚有一天,80后编剧也会和70后一起被90后拍在沙滩上。当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她希望自己能优雅地溜达到沙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