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玩残,要么被玩残

  • 来源:新楼市
  • 关键字:互联网思维,微信,鸿坤
  • 发布时间:2014-08-31 07:45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正高频率闪现着“互联网思维”这个名词,在今年之前,我都从没觉得它如此耀目过。

  比如我的同行,那些传统纸质媒体人,不时就有几个会蹦出来,用行动表示已被“传统思维”玩残,如今非要像通过玩自媒体“罗辑思维”成功逆袭获得庞大粉丝群的中年胖男罗振宇那样,在微信上开起了公众订阅号。

  而提供的内容,又不外乎书籍、电影、旅行这永恒不变的文艺三板斧外加聊聊人生与理想。导致我只有认为,把杂志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互联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都放了神似“罗胖”的头像,而且一看这些照片上的眼神就知道,不关注就绝交。

  当然,我不是说不能玩“互联网思维”,由于我是个目的性很强的人,就会习惯性思考到底玩不玩得好?

  上个月,上海报业集团斥巨资打造的线上APP“澎湃新闻”面世,意味着传统媒体向互联网转型的一次重要改革。但在褒贬不一的声音中,其实我也很想知道,在把杂志内容原封不动地搬上互联网的基础上,还能提供哪些内容实现高端用户收费?就算再加个非原创的即时评论滚屏体验,又到底能勾搭多少用户从别的平台迁徙而来?

  再说在“澎湃新闻”上线不久前,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第14届年会上,也能看到万科联姻百度、鸿坤微信“友谊蛋”、旭辉“微销宝”等“互联网思维”下的产物纷纷亮相。

  其中,鸿坤以微信“砸蛋”的形式,百万年薪招募在其豪宅项目里睡到自然醒、数钱到手抽筋,但只管往死里给项目挑刺的体验官,此举最终引发千万人点击,不说微信平台用户基数会增加多少,至少营销宣传这一仗是打得真漂亮。

  “互联网思维”这玩意儿,说白了谁都有。一个“90后”小伙伴也跟我提过,如果按雷军的“小米模式”去盖房,每个人组成合伙企业集资筹钱买地,按需挑户型并公示征求意见,施工环节外包给建筑企业,地皮价与钢筋水泥和税费的总和就是房价,中间成本当然就能直接省了。

  用“互联网思维”玩什么都不是问题,问题还在结论——要么玩残,要么被玩残。当然还有一类,就像“90后”小伙伴的评价,类似“小米模式”去盖房这种说得闹热的,还没开始玩,就已经残了。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