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追”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关于,追
  • 发布时间:2010-05-05 17:06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见《论语·微子》),是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在这句话中,追,是补救、改正、完善的意思。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已经没有必要去行劝谏,而尚未发生的事情则可以使错误的东西不至发生。

  《论语》中孔子还有一句名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已经办成了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再去游说,已经按计划完成的事情不要再去劝谏,已经过去的事情没有必要去指责和追究了。在这里,孔子所强调的实际上还是要更多地注意劝说、游说、追究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以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计划、方案发展为错误的事实。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许多错误是需要加以批评、指责、追究和改正的。因为纠正错误还具有分清是非,以正视听,形成正确导向等教育、规范功能。人的成长、事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正是在不断地问错、纠错、思过、改过中完成的。

  《资治通鉴·唐纪二》中记载,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任命舞胡安叱奴为散骑侍郎,礼部尚书李纲进行劝谏说,现在天下刚刚安定,建义功臣,行赏未遍。许多高才硕学者,还被埋没在草莱中,而先提拔舞胡为五品官,会对后世产生不好的影响。然而高祖听不进李纲的劝谏,说,吾业已授之,不可追也。我已经作出了任命,不可以更改了。陈岳就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苟授之而是,则已;授之而非,胡不可追欤?君人之道,不得不以‘业已授之’为诫哉!”假如所作出的任命是正确的,有不同意见,也不要紧。但如果所作出的任命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改正呢?为君之道,不能不把“业以授之”这类错话和典型事件引以为诫。

  在《通鉴》的这则记载中,唐高宗终究没有改变自己的错误的任命。然而“冷对青霜剑,敢铸万古词”的史家却不愿意把高宗的这桩错案轻易地放过,而是忠实地将高宗的这件错误的事实和人们的议论留在了史册,让后人不断地去追问、追思、追索、追究。可见,错了不要紧,改了就好,而且应该由当事人自己去改正,才最好。

  所以《论语》中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作为正人君子也不免会犯错误。但与小人不同之处在于,君子所犯错误,由于无私,自然也就无须掩饰,如日月经天一样,虽然是犯了错误,但摆在大面上,人们相信其一定会改正错误,而且不会很久,就会重现光明,人们依旧会景仰他们。

  (作者单位:松原市人事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