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妊娠的护理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剖宫产,妊娠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5 09:25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患者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振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振患者20例根据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仅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住院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3.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30.1±2.9)d,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术;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护理措施
剖宫产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可有效解决紧急情况胎儿分娩、阴道分娩困难等难产情况,有利于确保母婴的安全[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率不断升高,切口妊娠率也随之升高,虽然子宫下段切口妊娠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危害较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血管破裂,极易导致大出血,甚至子宫破裂,进而只能将子宫切除进行止血,不仅会使患者失去女性生殖器官,也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临床护理是确保患者在治疗中的人身安全,确保临床治疗效果的关键,为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早期妊娠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显示切口在子宫下段,现将20例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介于26-40岁,平均(27.3±2.3)岁;本次就诊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介于1.3-8.9年,平均(3.5±1.1)年。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5-39岁,平均(27.1±2.2)岁;本次就诊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介于1.4-8.8年,平均(3.6±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就诊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方面的资料并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强。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术中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MTX)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详细讲解手术方法、手术基本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对手术治疗的信心。应提前告知患者术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风险,可能会需要切除子宫,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但应向患者强调大出血的风险较小,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 健康教育。术前,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病情,然后制定出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尽可能使每一位患者都能够懂得关于疾病的健康保健知识和预防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尽可能少用专业名词,语言应尽量通俗易懂,若患者有任何疑问,都应该认真、详细解答。
1.2.3 饮食护理。应指导患者注意多补充营养,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平时应多吃一些优质蛋白质、高能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饮食应注意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则,切忌不可暴饮暴食。
1.2.4 用药指导。术前给药时应详细向患者讲解各种药物的治疗目的、作用、可能造成的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内容,尤其是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应告知患者一些基本的预防措施,能够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在给予MTX 治疗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精确给药剂量,严格控制滴速。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规则出血等异常症状。应注意加强患者的口腔卫生护理,指导患者用餐前后应漱口,避免出现口腔疾病。
1.2.5 术中及术后护理。术中应给予心电图持续监护,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给予吸氧治疗,并且准备好输血及相关的各项抢救措施。术中应注意动作应尽可能轻柔,避免出现子宫穿孔。术后,应积极预防感染,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应勤换内裤,每隔4h 更换一次护垫或卫生巾,密切观察阴道分泌物的颜色及性状。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70%),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3.5±2.5)d明显短于对照组(30.1±2.9)d,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早期妊娠在手术过程中存在很多危险因素,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也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组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经一系列综合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提高了20%,住院时间也大大缩短(P<0.05),和吴瑜玲等[3]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笔者认为,在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工作,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了解手术的风险性,做好心理准备,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同时应加强孕龄妇女的保健知识教育,鼓励孕产妇多采取自然分娩方式,应积极采取避孕措施,从源头上减少切口妊娠的发生[4]。其次,应注意加强患者的营养,增强体质,还应该注意用药指导,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强调术中每一个操作细节,做好抢救准备。
参考文献
[1]韩月清,莫秀兰,陈珊娜,等.剖宫产术后子宫瘫痕部位妊娠的护理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6):3043 一3044.
[2] 许燕.剖宫产术后瘫痕妊娠行介人治疗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0,8(3):803 一804.
[3]吴瑜玲.1 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引产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3,5(4):71 一72.
[4]唐永红.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护理[J].医药前沿,2012(14):212 一213.
郭仙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