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教学模式在妇产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保健文汇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妇产科,护理学,实训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0-25 12:07
摘要:在护理学实训教育教学中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驱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教学方式。通过(1)提出“任务”(2)解决“问题”(3)总结“问题”等环节,使学生在具体护理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对护理操作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护理操作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驱动教学模式 妇科护理学 实训 任务 问题
《妇产科护理学》是培养护理专业生专科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使护理专业学生具备妇产科护理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满足妇产科护理岗位任职要求。《妇产科护理学实训课程》无疑也是专科护理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实训课程。同时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具备临床妇产科专科护理岗位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是临床妇产科专科护理质量的保证。但是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发现在临床上护理实习生并没有完全对《妇产科护理学实训课程》了解及掌握。在对临床护理实习生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发现,护理专业实习生对于妇产科专科护理操作能力明显低于其他护理能力,不少人甚至无法胜任基本的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针对这一现象通过这两年的《妇产科护理实训课程》专科教学工作。针对护理专业学生提出改变其传承教学模式,增进妇产科专科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能力素质教育。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在校生护理系护理专业2012级普专护理班同学,同是高中起点的6个班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21岁.平均20.0岁。按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2个班共61人,对照组2个班共60人。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基础文化、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演示讲授,学生观看操作方法及自由练习为主。实验组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1)以社会对现代护理人才的能力需求为导向[1],设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将实训教学内容贯穿隐藏于制定的“任务”中,将每一个制定的任务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经过带教老师模拟临床妇产科护理操作系统演示,并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会此项护理操作项目。即任务引领配合实战演练、回忆学习、小组学习、仿真教学、床边教学、角色扮演多种方法[2]的综合运用。学生们应用所学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学习资源,加以老师适当指导进而主动解决问题,同时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3)带教老师对完成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总结”,促使学生对此护理项目完全掌握。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部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4)设定科学的综合的多样式的考评手段:采用课堂护理项目操作理论知识测验、模拟临床场景小组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个体学生操作综合能力测评等多种考评方式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妇产科护理操作能力。以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科目《妇产科护理学》妇产科实验课程“四步触诊法”为例。①整体授课思路为:教师示教讲解→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辅导→回示讨论→教师纠正总结。②教学实践安排:本节课程总计课时90分钟。第一部分由一个临床真实妇产科病例提出“任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任务的方法时间共计10分钟。第二部分教师展示整个实验操作方法并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间共计20分钟。第三部分学生分组角色扮演模拟练习时间共计30分钟。第四部分教师接受学生的反馈“总结问题”讨论问题时间共计10分钟。第五部分随堂考试,一对一模式监考模式或者小组整体考核时间共计20分钟。③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情景教学法、点面教学法。
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实验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4.讨论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反映不主动思考,而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缺乏实践的经验,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所学知识完全是应付考试。造成学生到临床后实践能力严重偏低,不能很好的适应临床护理操作。另外一方面,在校学习过程中由于是枯燥的操作实训课程,教师授课时为单一的演示为主,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造成学生被动听课发挥不了主动能动性,结果教学效果受限。从这里可以看出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学生。这种传统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3]的灌输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若学生没有对知识获取的需求,则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常常会造成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为了满足临床护理对临床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及创新精神探索[4],为了护理专业的学生全方面发展。教学模式应由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驱动教学模式。驱动教学模式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展开,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主体不再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而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并从模拟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面。在课程组织上,把单一的老师教学内容,改变为以学生自主能力发展为主导。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一对一或团队教学[5],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一次活动中担任组织者和领导者,并通过一定的方式评价他护理实践模拟练习中表现,以及了解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充分体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从以单一讲解知识为主到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同时驱动模式实践教学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学生和教师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有效的学会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以往面授式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同时得到提高,大大提高了课堂授课效果。任务引领为主的多样式教学法,使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参与同学团队合作中,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以案例分析、临床模拟、角色扮演多种形式表现,培养学生根据临床不同患者及本身实际需求的不同,实施护理的操作方法的能力。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临床护理操作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重视护理操作实践的各个过程,也促使学生在制定目标时要分析考虑它的其可行性。总之驱动教学模式避免教学过程中的由“自主”变为“放羊”的现象,强化实训教学过程的管理,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效果。驱动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核心技能及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6],让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有效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基本实现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也对应了在护理专业中所要求的“教、学、做、一体化现代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周建林,杜翠琼,苏成安.妇产科护理学病案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0(4):507-509.
[2]张强.模拟病案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3):68-69.
[3]黄钦华,马展明,李爱友.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增刊1):182—184.
[4]王永琦,李佳娃,丘映莹.高职高专以项目为驱动的企业化培养方法研究口[J].辽宁教育研究,2006(7):69-71.
[5]王光义.实验教学理念与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8):76—78..
[6]王琳,孟繁浩.案例式教学法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2):92-93.
李青君 张莹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