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妥协
- 来源:新楼市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龙湖,妥协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7 08:04
每个国庆长假出门旅行,就要用自己的左手跟右手互博一次。要么,避开热闹景点,拣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小住几日,鉴赏名胜是不可能了,但宁静舒适是跑不脱的;要么,去度假胜地凑热闹,越过狂堵车、订房难的障碍,终于见到心仪的风光里满是的人头攒动,最后带回来一个瘪到哭的钱包。
黄金周出行当然不能双收鱼与熊掌,游戏规则只有二选一,要么安宁,要么挤爆。所以从某种角度讲,两者其实都具备了足够的妥协精神,只是看谁妥协得更明智。
说到妥协,在长假前不久,就有人洋洋洒洒地写了篇《龙湖的妥协》,谈到龙湖从“高大上”的别墅,转型为刚需小户缓解资金压力。由于事关重庆龙头房企,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还是转得十分火爆。
文中提到:“龙湖可以被看作是中国地产的理想主义者,但在生存前面,谁都无法不做出妥协。”有人就说了,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要说妥协,龙湖从谋求上市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做出了妥协。
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激进派邓超和看着始终有点“二”的黄晓明,就为企业究竟上不上市闹僵过不止一次。不上市,就可以按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精雕细琢其产品和服务。而上市,却能真正与国际接上轨,赢得与更高商业食物链端口平等对话的资格和权利。
最终,合伙人们还是“兄弟一条心”地上了市,至于上市的后续问题,在电影哄大家高兴的开放式结局里,根本就是个不需要关注的问题。然而在现实这部大片里,却不是上市高兴一场就代表摆平了今后所有事。
就在今年五月,绿地传出被收购的消息。业界惋惜声一片:要是不着急上市,其结局也许就是速度慢一点、规模小一点,但可能会活得更久更好。
但不上市,就可能连活都活不出来。五年前龙湖上市,理由很简单:“必须上市,不然连拿地的机会都没有,一块地动辄几十亿,全在巨头间争抢,中小房企连边都沾不上。拿不了地,连生存下来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何理想?”
龙湖的上市,的确是一种妥协。就像今年的万科,把主力产品户型调整为中小户型住宅,也是一种妥协。不过在此水平线上,不论龙湖还是万科,该有的“精工”也做足了诚意。正经地说,理智地妥协并不是件坏事,就如环境逼人里顺势滋长的生存智慧,一切只为了更好地坚守下去。
文/李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