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本如何与投资机构相结合
- 来源:公司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产业资本,投资机构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21 10:15
在产业升级及整合的大背景下,产业资本如何与投资机构相结合,同时投身到产业整合的大潮当中,TCL及北大方正给了我们启示。
2014年,自从证监会放开了关于并购重组的相关规定以后,PE公司跟上市公司合作成立并购基金开始成为热潮,根据资料显示,截至到6月30号有112家上市公司跟104家PE合作成立这种产业并购基金。
那么这种产业并购基金是如何运作的,又能给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呢?
医疗行业内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合作的几种模式
中钰资本合伙人马贤明:我们对整个中国的医疗产业的理解是这样理解的,中国的制药厂有几千家,但是几年以后要存活下来的并不多,这个过程就是明显的产业整合的一个机会。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最近几年当中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资本市场从来在募集资金这方面能力都是很强的,因为几乎每一家上市公司都是超募的,但是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方面不足。所以从去年开始,你可以看到监管机构对整个重组的逐渐松绑,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都在思考如何利用他们的优势在细分领域进行并购。比如湖南永康制药企业,它已经成为中国绝对的龙头老大,无论是走势还是资本表现,以及整合的整个思路来看都非常清晰。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制药工业越来越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对药用辅料的稳定性和市场的扩张都会越来越大。
另外一个案例是爱尔眼科,它是国内最早做连锁的专科医院。今年年初它最早提出把医生作为合伙人来推广。爱尔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以后,用产业连锁的方式做医院已经非常有效。
这几个是我们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是我们跟产业资本的合作逻辑,即我们在解决遇到的三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就是我们的出资人,我们的LP经过早期爆发式增长他们都受伤很重,第二个,如果你整个投资的逻辑或者整个项目不清晰,那我觉得很难受,第三个,在退出过程当中,如果没有很明确的预期也觉得很难受。所以我们通过这种有效办法进行结合。
美敦力医疗施永辉:不管怎么样,在未来五到十年内,这个医疗行业都将是一个向上走的行业,在医疗器械这个行业内,虽然行业内的公司比较多,然而无论哪家公司,其在中国的渗透率都并不高。原因就是器械不仅仅是做市场推广,更多的则是你产品拿了证以后还要花很多时间去教育市场,教医生怎么使用器械。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我们觉得这个行业需要专业的投资人去看;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学习中国市场的整个需求。
另外,我们跟不同企业合作的时候,作为产业资本我们也更愿意跟金融资本合作。其实美国和欧洲我们都参与了很多基金,不过在中国我们投资了很多的项目,但是我们没有参与更多基金。
我们现在也确实在寻找更早期的投资机会。成熟的上市公司投资机会或者并购也好,估值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我们来讲,我们很想在早期就能参与进去,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多介入到企业早期发展,帮助影响它的发展过程。
北大资源集团资本市场部总经理金正:关于医疗如何与投资机构相结合,我想提三点:
第一,这一块市场的蛋糕非常大,现在各路资本,包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都在往这方面走。大的比如华润,还有中信,包括上市不久的凤凰医疗都在做并购。不过我们北大资源集团有一个最大的一个优势,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学校,我们方正集团大股东是北京大学,下面有一个北京大学医学部,下面有9家附属医院。有这样一个教科研的基础,我们是有他们不具备的优势的,因为我们从学科的建设上面,从医务人员的管理上面有自己的优势。
第二点,关于这个市场怎么去做的问题。我举一个小故事,武汉有一家非常好的心血管医院-- 亚心医院,它的心血管在中国仅次于阜外,这家医院一年的销售额是10个亿,净利润1到2个亿。但是院长跟我们讲,在武汉还有两家医院,一家是武汉的同济医院,还有协和医院,他们的收益一年是50 亿,你们想想看这里面有多大的生产力去释放?在中国目前事业单位的体制下面,这些医院根本不是按照企业的经济体逻辑去运营,它是按行政的管理体系去运营的,院长就是从卫生局副局长下来的, 组织部任命的。所以说,这个里面其实有大的投资机会可以做,第一个,这一波我判断中国现在从今年开始大家看到GDP已经放缓增速,整个中国财政在未来非常痛苦,而从医院这方面来说,医院要靠自己生存,我们社会资本进入就有了可能。
第三点,我的判断是国家一定会对进入医院的口子慢慢放开,除了大医院以外,大部分医院都要私有化,浪潮一定会来。我之前跟北大医院的一个副院长去聊,如果北大医院里面的8家附属医院我不去动医生的利益,而仅仅把这8家医院的供应链全部统一集中管理,第一年就可以把采购成本降低30%,这是立马可以做到的,如果是一个企业管理它,投资它,由我们按照我们招标采购的模式去做,还可以提高30%,这就是我们社会资本去做的事情。
所以我相信这个市场非常大,我们一定有机会去做。
此外,在医疗与互联网的结合方面,我们北大医疗也正在进行尝试--两个月前,我刚跟北大医学部下面的第六医院成立一个合资性的医院,这个医院我们就是60%的业务不走线下,走线上,然后我们开发平台。比如我们作为白领很多人有焦虑症,包括去富士康,他们也跟我说工人有很多情绪的问题,他们也没有时间也不好意思去医院,我们就打通这样平台,用医生提供线上的咨询和医疗,这个是可以做到的。
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如何真正实现合作
美敦力医疗施永辉:从并购基金角度来说, 我们和产业投资人有很好的接触,也是因为当一个企业发展比较大的时候他会不断剥离自己的一些业务,就是每次大企业并购重组都会有这样的收购机会,比如今年6月份美敦力宣布430亿美金收购科汇的案子。除了这个层面,财务投资人、基金更多需要产业投资人对这个行业的理解,包括专业的团队,因为很多时候你做并购,收购这样的公司进来,作为一个金融投资者你是需要产业专家帮助你运营这个企业,至少在高管层,你需要有人帮你扭转企业的状态。
国内的机构稍微不太一样,在医疗企业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像华润也在不断的剥离很多公司,很多时候基金也会参与,你可以通过参股上市公司的形式直接做一个股份置换,把国企这部分拿出来,这都是可以关注的热点。
TCL创投副总裁童雪松:关于产业资本如何与投资机构合作,以多媒体行业举例来说。
在多媒体行业,TCL虽然做很多不同的业务,但是大家想到的第一个可能是它的多媒体业务,其实从2010年开始TCL就在考虑在多媒体这一块转型,因为单单做硬件已经没有什么前景了。
从TCL来看,你自己要做很多准备,然后外面的专家也好,顾问也好,才可以帮你转的过来,所以我们现在做很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也招很多年轻人,也把很多人送出去。
目前,TCL一直做两件事情,一个是不断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第二个是提升现有业务的竞争力。我们之所以投资到硅谷,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希望了解在硅谷的高科技企业的情况,因为它有可能和TCL的业务合作,或者是它能够成为TCL收购的对象,所以我们今年在做两支并购基金就是要把这件事做大一点。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它蕴藏了很多中小企业并购的机会。在跨国并购的领域里面,中小企业的并购不多,这种中小企业的并购其实它的空间是非常大的,第一个原因是它相对简单,第二它真正是解决了我们的一个痛点,就是中国企业如果你去看。
所以如果说我们的基金能够帮这些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一些上市公司找到一些在海外的中小企业,他们在国外产品可能做的不错,技术可能比中国水平要高一些,但是它市场做不开,这种时候如果有基金能够把它引进来,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是有很大的帮助。
人民币基金怎么跟上市公司合作?
中钰资本合伙人马贤明: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这么一个逻辑去思考:
第一个,我们关注了几个细分领域,我们认为我们的资源和我们所寻找的上市公司的资源有匹配的地方,这种优势能够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
第二个,就是外延式扩张这一块,我们在这个中间能够发挥协同整合的效应。总体而言这个婚姻能够做成基本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首先是说布局需求,我们有我们布局的愿望和可能性;第二个就是速度,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上市,随着行业监管和行业门槛越来越高,实际上有很多企业它有转型、出售或者是变现的一些愿望,这个愿望当中并购资本的战略和速度成了关键。
第三个是整理。布局当中可能有早期布局,可能有中后期是属于在我们做大市场份额上面的一个布局,还有消灭竞争对手的一个布局,各有各的考虑。
第四个就是杠杆的问题。各位刚才也谈到医疗资源,这也是布局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用公共资源形成的医疗资源,特别是一些三甲的医疗资源是显性的被低估了,所以我们认为从投资的角度而言它本来就有背景。
第五,我们做这方面的投资效率太低了,改善的弹性太大,所以我们做这个过程当中,甚至不需要做太大的改变,它都会让消费者,让投资者获得相对满意的结果。
来源/2014年中国投资年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