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进朝:经营农资如履刀尖

  一阵风过,稻田的碧波里翻腾起金色的稻浪。一粒粒稻谷盛满了温暖的阳光,遥对着远处繁星密布的桔园,溢出醉人的稻香。辛苦耕耘了一年,农民终于有了回报。与农民一起守望田地的农资人也感受到了,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林进朝就是其中一员,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农资行业,为农户耕作服务。

  一个契机,萌生创业梦

  2001年,22岁的林进朝第一次接触农资行业,他用了一年时间去熟悉农药、化肥,努力加强植保知识学习。多年的医药推销经验告诉他,做好农资销售的窍门,在于代理优质产品。

  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林进朝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那一年,诺普信、广西田园等农资企业开始通过渠道下沉来拓展产业链。渠道改革波及到肇庆地区,部分农资生产企业尝试越过省级经销商,直接向区县级经销商供货。渠道环节缩减后释放出来的红利为整个农资产业链带来生机,县级经销商也积极发展自己的核心零售客户,参与到这股改革浪潮中,产业链上下游联系更加紧密。

  林进朝以敏锐的市场分析能力,从中看到了农资行业的新机遇。

  2005年以后,林进朝独自负责肇庆地区零售商客户的开拓。通过走访肇庆每一家农资店,观察店内农资产品种类,他快速判断出每一家农资店的实力水平,并在一个镇上选择一到两家实力雄厚的零售商作为核心客户来发展。

  做生意不仅仅是利益往来,更要投入感情,与客户建立信任。他曾为一家零售商三顾茅庐,从最开始话不投机,到后来志趣相投,从当时不足千元的交易额,到现在每年20多万元的交易额,这一切都建立在信任之上。

  通过发展核心客户,林进朝的业绩实现稳步增长。2008年,他的个人销售额突破了千万元。

  一路闯荡,市场渐稳固

  2009年5月25日,林进朝清楚记得这个日子。这一天,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取名丰源农资公司。他这样解释丰源农资:丰收之喜,源于品质。

  开公司当老板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风光,丰源农资创立时,资金、货源、市场等问题接踵而来。鉴于之前和大型厂家愉快的合作经验,林进朝选择与国内的大型厂家合作,一方面货源品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可以让厂家垫付大部分货款,缓解资金周转压力。经过两年时间,丰源农资逐渐在肇庆地区打开市场,初步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步入发展正轨。

  林进朝的农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他始终把产品的品质放在第一位。他清楚地意识到,经营农资就好比在刀尖上做生意,任何一次疏忽都是致命的。特别是产品质量的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名誉。只有让自己的产品百分百合格,才能放心地交给农民使用。

  林进朝总结了“两不原则”,即“三证”不全的产品不代理,没名气的厂家不合作。

  一种模式,品牌加服务

  如今,丰源农资公司业务区域已发展到肇庆、云浮地区各个县镇,营业额从2009年的60多万元,到2013年的1200多万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09%以上。然而,林进朝明白,一些潜在的风险仍时刻威胁着公司,比如资金周转难等。

  他以二八定律的理念告诫告诫员工,要用80%精力服务20%客户,最终把这20%客户发展成为核心客户就算成功。有实力的核心客户,可以保证公司及时收回欠款,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同时,和永农生物厂家合作的经验提供了另一种思路,林进朝发现,百速顿、百速刀等草铵膦系列产品在市场上反响热烈,零售商客户一直都是和他现金拿货,不存在赊账的问题。选准符合当地农民需求的农资产品,带动现金拿货,既能保证销量,又没有资金周转的压力。

  农民对产品品牌的忠实度和辨认度提高,倒逼厂家等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来打造品牌去赢得市场。优质产品就如一把尖刀,轻易地撕开市场一道口子,占领市场并形成口碑。

  林进朝越来越注重产品后续服务,推广一款产品之前,他会选择示范田进行试验,把产品的实际效果展示出来,并组织当地的农户前去观摩。经过对比,表现优异的产品一般都会被农户选择试用。而且,针对农户使用产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会协助客户组织技术培训会,很多时候他还会充当农艺师的角色,凭借多年的学习摸索出的知识,为农户解答实际问题。

  林进朝透露,品牌高端化、品种系列化、服务多样化的服务型农资公司,将是他下一个奋斗的目标。

  《农财宝典》见习记者 徐灿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