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爱国名将——卫青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汉,卫青,将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5-05 15:46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他是西汉时期能征惯战,为汉朝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过重大贡献的将领,也是中国历史上为人熟知的常胜将军。
人物经历
悲惨童年
卫青的母亲在平阳公主的夫家做女仆,因丈夫姓卫,她被称为卫媪。卫青因姐姐卫子夫在平阳公主家得到汉武帝的宠爱,所以冒姓卫。
卫媪与卫姓男子生有一男三女:长子卫长君(即卫长子),长女卫孺(《汉书》作卫君孺,《史记》作卫孺)、次女卫少儿、三女卫子夫。丈夫死后,卫媪仍在平阳侯家中帮佣,与同在平阳侯家中做事的县吏郑季私通,生了卫青。因生活艰苦,于是卫青被送到了亲生父亲郑季的家里。但郑季却让卫青放羊,郑家的儿子也没把卫青看成兄弟,当成奴仆畜生一样虐待。卫青稍大一点后,不愿再受郑家的奴役,便回到母亲身边,做了平阳公主的骑奴。
入宫与发迹
建元二年春(前139年),他的三姐卫子夫被借霸上扫墓之机做客平阳府的汉武帝相中后带入宫中,卫青相随入宫“给事建章营”(就是在建章宫当差)。后来卫子夫怀孕,导致陈皇后妒忌,陈皇后之母馆陶长公主便派人绑架卫青企图杀害,但被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人救出。汉武帝得知后十分震怒,随即提拔卫青为建章监(禁卫队长)、侍中,封其姐卫子夫为夫人,其兄卫长君为侍中,并大肆封赏公孙敖等人,数日间给卫青的赏赐便达到千金之多。
同时,汉武帝开始设立身边的亲信为内朝官,用以抗衡九卿贵族为主的“外朝”,从此卫青开始被汉武帝重用,又被封为太中大夫,卫氏一家也从此开始显贵。
卫青育有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从卫青元朔五年封大将军而三子在“襁褓”中来看,三个孩子的母亲可能并非一人。后来与平阳公主联姻(其前夫为平阳侯曹时、汝阴侯夏侯颇),平阳公主与卫青结伴终生,与卫青“合葬”,没有为他生儿育女。
六击匈奴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举兵南下直指上谷地区(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出兵四万、兵分四路,果断任命初出茅庐的卫青为车骑将军,同李广、公孙敖、公孙贺一起迎击匈奴。卫青到达茏城,杀敌七百而回。汉武帝见四路大军除卫青凯旋外非败即退(李广、公孙敖败兵,公孙贺未能找到敌人作战),赏识有加,封他为关内侯。
元朔元年(前128年)秋,卫青率三万骑兵出击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境),斩杀匈奴数千。
次年(元朔二年,前127年)春,卫青领兵三万出征云中(今山西原平市),围歼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斩首并俘虏匈奴数千、牛羊百万计,收复河套地区,汉武帝随后在河朔地区移民屯田,建立朔方郡。卫青因此被封为长平侯,加封三千八百户侯。
匈奴人不甘心失败,新任单于伊稚斜即位后开始疯狂反扑。自元朔三年(前126年)夏季开始,匈奴先是数万骑兵攻入代郡,杀太守共友,掳掠千余人。同年秋季又攻入雁门,杀掠千余人。元朔四年(前125年)又各三万骑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杀掠数千人。特别是匈奴右贤王,因为怨恨汉朝夺走了他领地内的河南地并筑造朔方城,多次骑兵扰边进攻河朔地区,杀掠吏民甚众。为了先发制人,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汉武帝命卫青率领骑兵三万出高阙,由各部汉军共十余万人配合其行动。卫青部出塞急行军六七百里,趁黑夜突袭右贤王部,右贤王无力抵挡,携爱妾和精兵逃跑。汉军俘获匈奴男女民众一万五千人、贵族十余人、牛羊数百万。汉武帝拜其为大将军,统领全部汉军,并加封八千七百户侯。卫青三个尚在襁褓中的儿子也被封侯,但是被卫青婉拒,要求转而奖赏其部下。卫青部下因此共十一人被封侯。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夏,卫青两次率领十余万骑兵出击漠南,歼敌过万人。但部下苏建、赵信部三千人遭遇单于主力全军覆没(赵信带八百随从投降,苏建独身逃出),汉军士兵、马匹损失十余万,卫青不益封,赐千金。汉朝初设武功爵,以筹集军费。随军校尉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此战独自领八百骑出击,俘虏匈奴单于的叔父和国相,斩敌单于的祖父等两千零二十八人,崭露头角。
漠北决战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步兵和运输物资的军队十万余,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
汉军原计划由霍去病来攻击单于主力,卫青打击左贤王。后从俘获的匈奴兵口中得知伊稚斜单于在东方,两军对调出塞线路,霍去病东出代郡,卫青西出定襄。
卫青出塞后,捕获到匈奴俘虏,得知单于军队在自己方向。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匈奴单于主力遭遇。于是卫青下令让武刚车排成环形营垒,又命五千骑兵纵马奔驰,抵挡匈奴。匈奴也有大约一万骑兵奔驰而来。恰巧太阳将落,刮起大风,沙石打在人们的脸上,两军都无法看见对方,汉军又命左右两翼急驰向前,包抄单于。单于看到汉朝军队很多,而且战士和战马还很强大,若是交战,对匈奴不利。因此,在傍晚时单于就乘着六头骡子拉的车子,同大约几百名壮健的骑兵,径直冲开汉军包围圈,向西北奔驰而去。这时,天已黄昏,汉朝军队和匈奴人相互扭打,杀伤人数大致相同。汉军左校尉捕到匈奴俘虏,说单于在天未黑时已离去,于是汉军就派出轻骑兵连夜追击,大将军的军队也跟随其后。匈奴的兵士四散奔逃。直到天快亮时,汉军已行走二百余里,没有追到单于,却俘获和斩杀敌兵一万多人,于是到达了窴颜山赵信城,获得匈奴积存的粮食以供军队食用。汉军留住一日而回,把城中剩余的粮食全部烧掉才归来。
汉武帝为表彰卫青、霍去病的战功,特加封他们为大司马,得以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以代太尉之职。
后期
卫青一生战功赫赫,《史记》记载其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七百户,《汉书》为二万二百户。
身为大司马大将军,位极人臣,卫青却从不养士。卫青的一生共七次率兵出击匈奴,他喜士退让,能与士卒同甘共苦,作战骁勇,深受将士爱戴。其中淮南王刘安的谋士伍被对卫青的评价尤其之高,称其“才干绝人,众将皆为其所用”。
尽管卫青仁善退让,天下人却没有称赞他的。部下苏建曾建议卫青:“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大将军你功高位重,但天下的士子文人却无人称赞你。希望将军你能象古代名将那样招集门客,来夸奖你!)”劝他巴结文人、收买门客以在社会上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而卫青拒绝:“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窦婴、田鼢大肆厚养门客,皇帝恨得咬牙切齿。如果结交文人、招揽高贤亲信打击异己,那是主公的权柄。作为臣子遵纪守法做好本职就行了,招什么门客!)”尽管功勋卓著,卫青为人谦逊低调,从不仗势跋扈,《史记》中评价他“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
但卫青在世之时,也从未有大臣敢构陷卫家和太子,《资治通鉴》记载,直到卫青死后,大臣以卫太子再无外家依靠,开始构陷太子的逐渐多了起来。汉武帝希望群臣下拜大将军,汉臣汲黯只对卫青行平辈的作揖之礼,群臣反而都劝汲黯跪拜大将军,而卫青不但不生气,反到更加敬重汲黯。
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去世,谥号烈侯,取《谥法》“有功安民曰烈”之意。汉武帝命人在自己的茂陵东为卫青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墓冢,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轶事典故
年龄推测
史料没有记载卫青确切的出生年份。但依几种资料可以大致推测他年龄的范围。
建元二年,18岁的刘彻(古时算的是虚岁)在平阳侯府做客,此时卫青的三个姐姐,均未出嫁。汉朝法定女子过15岁不婚者,三十岁之前,分五等交税,每升一等加征一算,到三十岁加到五算,即一年要交六百钱。虽然平阳侯家的奴仆能免税,但奴婢作为王侯家的财产,婚育本身就是在增加主人的财富。即便三女都超过婚龄,也不应过大,三姐子夫更可能在14~16岁之间;而卫青是卫媪在丈夫死后和郑季私通所生,至少比卫子夫小1~2岁。
《史记》载,“青壮,为侯家骑”(此处的‘壮’意为‘长大一点儿’,侯家骑,即骑奴,可作古时王宫贵族的“童骑”,年龄都不大。故保守推测建元二年(前139年),卫青‘给事建章’时约12~15岁之间(同年霍去病两岁);元封五年(前106年),卫青逝世时约45~48岁左右。
无人构陷
位高权重、才干绝人,卫青依然对士大夫们有礼貌,对将士们有恩德,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因此,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试想一个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在险境临危应变以弱胜强的大将军;亦或是出入禁中、掌议论,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天子侍中和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卫青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出将入相,气度宽广。
《资治通鉴》记载太子和皇后日渐宠衰后常常担忧,汉武帝主动找到卫青表示太子温厚好静能安天下,是最合适的守城贤主,并让卫青转告。卫青在世的时候,从无人敢构陷卫家和太子,直到他去世之后,很多臣下认为太子失去了外家的支持,企图陷害太子的才逐渐多了起来。武帝后期许多为祸之人,如李广利、巫蛊之祸时的江充等也均是在卫青去世几年或十几年之后,才开始担任职务。
历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大将军长平侯卫青”。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卫青。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卫青亦位列其中。
后世纪念
卫氏复家
据班固在汉书年表里的记载,在征和二年(也就是卫青去世15年后)的巫蛊之祸中,卫青的长子卫子夫之侄长平侯卫伉由于受巫蛊牵连,坐诛,但卫伉的子嗣以及卫青次子卫不疑与幼子卫登的家族并没有受牵连的记录。因此,在后来汉宣帝、汉成帝以及汉平帝时期,卫青的后人以皇帝诏复家。(汉宣帝)元康四年,诏赐青孙钱五十万,复家。(汉成帝)永始元年,青曾孙玄以长安公为侍郎。(汉平帝)元始四年,赐青玄孙赏爵关内侯。至今,山西临汾仍存大将军故里供后人代代瞻仰。
卫青墓
卫青墓的封土为二层台覆斗形,是茂陵陪葬重臣中最大的一座,墓底部东边长113.5米,南长约90米,北长72.6米,西长107.2米,高约25.5米,顶部南北15米、东西6米;高25.5米;占地面积8064.55平方米,体积94412立方米。西北角凹进一部分,而西南角凸出一部分,遥望如一小山,南面坡陡,北面坡长缓,中腰有平台。(资料来自《茂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
现存的这块墓碑,是清朝时立的,立碑人名叫毕沅(续《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当时的地方长官(碑上署名兵部侍郎陕西巡抚督察院副右都御史毕沅)。卫青墓碑上的字是“汉大将军大司马长平侯卫公青墓”十四个字。
人物评价
苏建: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
何武:虞有宫之奇,晋献不寐;卫青在位,淮南寝谋。故贤人立朝,折冲厌难,胜于亡形。
扬雄: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于是浮西河、绝大幕,破寘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以临瀚海,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
班固:长平桓桓,上将之元,薄伐猃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合围单于,北登阗颜。
曹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
杨素: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严刁息夜斗,辛角罢鸣弓。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李世民:有隋灾乱,凭陵转甚,疆场之萌,曾无宁岁。朕韬干铸戟,务在存养。自去岁迄今,降款相继,不劳卫霍之将,无待贾晁之略,单于稽首,交臂藁街,名王面缚。归身夷邸,襁负而至,前后不绝。
司马贞:君子豹变,贵贱何常。青本奴虏,忽升戎行。姊配皇极,身尚平阳。宠荣斯僭,取乱彝章。
苏洵:汉之卫、霍、赵充国,唐之李靖、李勣,贤将也。汉之韩信、黥布、彭越,唐之薛万彻、侯君集、盛彦师,才将也。
何去非:昔者,汉武之有事于匈奴也,其世家宿将交于塞下。而卫青起于贱隶,去病奋于骄童,转战万里,无向不克,声威功烈震于天下,虽古之名将无以过之。二人者之能,岂出于素习耶?亦天之所资也。
李惟清: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陈元靓:天生将材,社稷之卫。侯以勋封,名因位贵。万乘是赖,四夷所畏。千载凛然,而有生气。
黄震:凡看卫霍传,须合李广看。卫霍深入二千里,声振华夷,今看其传,不值一钱。李广每战辄北,困踬终身,今看其传,英风如在。史氏抑扬予夺之妙,岂常手可望哉?
黄淳耀:太史公以孤愤之故,叙广不啻出口,而传卫青若不值一钱,然随文读之,广与青之优劣终不掩。
曾国藩:有为者不宜复以资地限之。卫青人奴,拜将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奇倔男子乎!蔡东藩:卫青之屡次立功,具有天幸,而霍去病亦如之。六师无功,去病独能战捷,枭虏侯,擒虏目,斩虏首至二千余级,虽曰人事,岂非天命!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
(编辑 刘哲汐)
■文 文辰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