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只是在公司平平凡凡干了几十年,做了自己的工作,但是今天大家没有忘记我,还给我荣誉,我很高兴,也很感动!”冠华公司前技术总监胡荣钊先生在中国水产营养与饲料三十年十大奠基人物颁奖典礼接受奖项时激动不已。
胡荣钊先生从1989年开始承担广东冠华饲料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冠华公司”)水产饲料开发的技术工作,陆续研发出“冠华牌”对虾配合饲料、成鳗饲料、甲鱼饲料和草鱼饲料,解决了进口饲料价格贵、供货不连续、新鲜度难以保证、运输过程中易被挤压的难题,创造出新鲜优质、物美价廉、适合国内使用的品牌,带动了中国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行业的大发展。
成功研制对虾饲料
80年代末对虾养殖业刚刚兴起,国内对虾饲料处于起步阶段,饲料主要依靠少数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及进口。当时正值外汇难以获得的时期,进口虾料价格贵且供货不连续,国内对虾养殖发展更是处于举步维艰的处境。为了改变这一现状,1989年,胡荣钊先生与广东省饲料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带领团队迎难而上,攻克技术难题,成功研发出“冠华牌”对虾配合饲料。
据了解,当时胡荣钊先生研发的配合饲料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台湾某知名企业草虾饲料进行养殖效果比较试验,并无显著差异。而当年他们引进的国内第一台美国超微粉碎机也不仅带动了国产超微粉碎机的发展,更带动了中国对虾养殖业的大发展。“那台超微粉碎机引来了很多专家、养殖户、企业的围观,好不热闹!许多企业研究琢磨后,国产化的超微粉碎机逐年推出。”
成鳗饲料走在行业前沿
对虾配合饲料的成功研制出后,胡荣钊先生又再次向自己挑战——研发鳗鱼配合饲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珠三角地区(特别是顺德)土塘养鳗逐渐兴起,但国内鳗鱼养殖也遭遇了和对虾养殖初期一样的处境:鳗鱼料全都依靠国外进口,养殖成本高、进货周期长、新鲜度难以保证等。为了填补国内鳗鱼饲料空白,胡荣钊先生再次与湛江水产学院和珠江水产研究所联手攻关,大胆创新、实践验证,对α-淀粉、白鱼粉、辅料、添加剂等选择和国产化进行有关的试验,并不断再试验再总结,终于成功研制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成鳗饲料,并逐渐推动α-淀粉国产化,使养殖户享受到了真正的实惠。
而对于当时进行第一次成鳗饲料的试验,胡荣钊先生仍记忆犹新。由于鳗鱼自身特性,一般鳗鱼转换饲料时会有一个过渡期。幸运的是,在顺德北滘第一次给鳗鱼投喂成鳗饲料时,鳗鱼并没有出现这种生理反应。“鳗鱼都过来吃,全部饲料都慢慢吃完了。我们蹲在塘头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出现吐料的不良反应。吃完了以后农民高兴了我们也就高兴了。”第一次成鳗饲料的试验成功给了胡老先生莫大的鼓励,也坚定了他不断优化成鳗饲料和开发新饲料的信心。
1991年,胡荣钊先生所主持研发的鳗鱼饲料产品在国家农业部发起鳗鱼饲料“部优评比”活动中,除了物理各方面指标符合之外,其养殖效果试验更是一举击败众多参选者,一举获得“优质产品”称号,成为了国内的著名品牌。据冠华公司的生产部主任介绍:“当时员工两班倒、机器没日没夜地运作也供不应求,门口大排长龙还是有很多人买不上成鳗饲料”。很多人也看中其商机,在1995年到2000年,单单顺德一带就有50余家企业生产鳗鱼粉料。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选择成鳗饲料,台湾鳗鱼饲料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以胡老先生为代表的国内最早的一批生产配合饲料的水产人带动了珠三角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建议:年轻人就应该多跑塘头
胡老先生是实战型的专家,平凡务实、脚踏实地、刻苦钻研这些都是胡荣钊先生老先生呈现出来的闪光点。大道至简,胡荣钊先生老先生在职期间身体力行,一直用行动证明实践的重要性。
尽管胡老先生现已经70多岁的高龄,但是他还会经常回公司和同事们聊聊天,时刻关心着当今水产饲料行业的走势和公司的发展。在谈及当今水产饲料行业的变化时,胡荣钊先生感慨当今的养殖品种越来越多,相应的水产饲料品种也应运而生,所以现在水产饲料行业对从业人士要求越来越严格,要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适应新变化,不断满足市场。胡荣钊先生一再强调年轻人要多跑塘头,不能单单依靠一两通电话就完成一桩买卖或者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实践出真知,必须到塘头实战,塘头实践才有真正的话语权,才切合实际情况,才能验证饲料使用成果和养殖情况,时刻掌握市场动态。
文/中国水产频道 罗少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