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异育银鲫“鳃出血”需天时、地利、人和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银鲫,发病,出血病
  • 发布时间:2015-07-02 08:17

  2015年异育银鲫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鳃出血、大红鳃、喉孢子虫、竖鳞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病害正在流行,不少池塘每日死鱼量在5000尾以上。

  近期江苏地区鲫鱼精养和混养模式下鳃出血、大红鳃发病严重,草鱼精养的池塘中大红鳃、细菌性败血症、九江头槽绦虫已经发病,鲤鱼精养池塘的鲤鱼疱疹病毒病也在抬头。行走在养殖区内,几乎所有池塘的下风处或多或少漂浮有死鱼,捞死鱼的人们超负荷工作着,鱼病高发时,塘主甚至需要送礼给这些捞死鱼的人,以期早点清理掉自家池塘的死鱼。就鲫鱼鳃出血病而言,个人认为要做好此病的防控工作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一、天时

  在江苏省渔业局、渔业技术推广中心、淡水渔业中心、淡水所、江苏牧院等众多单位的努力下,业界对鲫鱼鳃出血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此病在水温18-28℃流行,病毒最活跃的温度是24-26℃,水温高于28℃可以不治而愈,因此发病时间与危害具有相关性:

  1、不少池塘4月即开始发病,病程会很长,一般到6月底才会好转,若处理不当会引起大量死亡;

  2、若发病时间在5月底或6月初,则发病时间不会太长,引起的损失不会太大,可以安全养到9月底,养殖成功率会高很多;

  3、发病期间天气的影响:若天气阴晴不定,气温起伏较大,则会加重病情发展;若天气比较平稳,则可能死亡量不会太大。因此近期养殖户最好不要随意外用药物,不要动水。

  二、地利

  鲫鱼鳃出血病蔓延比较厉害,不少省份6月中旬都已经发病,笔者陆续接到重庆、四川、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养殖户传来的病例,症状皆为典型的鲫鱼鳃出血病症状。此病的防治要点里有一条非常关键,就是不能使用刺激性药物。薛晖的研究成果表明,此病毒可通过粘液接触传播,若在发病期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鱼体会大量分泌粘液,增加病毒传播的机会,很可能引起死亡量剧增。在没有爆发过鳃出血的地区,技术员和养殖户对此病的危害程度没有清晰认知,很多人按照细菌性出血病的方法进行处理,一些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强氯精、硫酸铜、苯扎溴按等被大量用于鳃出血病的处理,导致爆发性死亡。养殖户在购进苗种前,有条件时最好做一次病毒检测,查看苗种是否带毒,若苗种带毒,下塘后大多会很快发病。

  三、人和

  病毒病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因病毒只能在活的细胞内存活,药物难以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不对细胞产生伤害,但养殖户不能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在池鱼发病后,病急乱投医。抓住养殖户的心理后,不少“神医”、“神药”应运而生。

  网络上不少人以一些中草药复配西药进行销售,说是可以治愈鳃出血,80亩的池塘每天需投喂1000元左右的药饵,结果还是没有用。更有一些药商,直接宣称包治鳃出血,结果自己养殖的鱼塘死鱼都很厉害;有些养殖户,已经连续3年发生鳃出血病,今年发病时还是不能保持冷静,在知道药物对于治疗此病基本没有效果的情况下,抱着侥幸心理大量投喂药饵,导致死鱼增加。

  在鳃出血处理失败的案例中,不少是由于技术人员的处理建议不当引起的。不少技术人员非专业出身,对药性、病因拿捏不准,在指导用药时以卖药为目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用药后果不言而喻。

  四、防控建议

  正确的诊断是鱼病治疗的前提。目前不少水产技术人员仍不能正确区分鳃出血及大红鳃,这就给鱼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问题。两种病的诊断要点在于鳃丝和下颌的颜色,是否有腹水及腹水颜色,鱼鳔的出血形态等,在此不赘述。

  1、对鳃出血病要有清晰的认识

  该病不可能通过某种药物直接治愈该病,所以用药要慎重。一旦发生该病,要作最坏的打算——卖鱼。

  2、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

  此病可通过粘液传播,常规投饵机投料时鱼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接触摩擦,增加了病毒传播的几率,因此一旦发病,最好停料3-5天。另外,溶氧的胁迫对于该病有催发作用,可在饵料台设置微孔增氧,提高摄食时的溶氧,这对抑制病害爆发有积极意义。另外,发病期间切勿进排水。

  3、切勿滥用药

  目前药品质量低劣,假药充斥养殖区,原粉销售猖獗,甚至有企业公开召开原粉销售会,与原粉销售同样可怕的是优质抗生素的滥用,大量的头孢类、沙星类等抗生素被大量用于养殖动物,不少鱼药生产企业生产以泼洒为主的抗生素,更是加重了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鳃出血并发细菌感染时,细菌病的处理效果甚微。一旦发现池塘患病,养殖户一定要保持冷静,建议泼洒具收敛、止血功能的中草药,内服病毒灵、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药物,有很大的机会降低死亡量。

  4、正确处理死鱼

  发病季节养殖区有大量死鱼产生,多烘干做成鱼粉返添于饲料中或销售给螃蟹养殖区作为饵料等。死鱼的随意处理,增大了鱼病传播的机会,加重病情。

  5、发病期间投喂建议

  投喂药饵时投饵量降至正常时的三分之二,待水温升至28℃以上时恢复投饵,且应该投喂充足优质饵料,最大限度提升鱼体规格。9月底或10月初此病可能会再次爆发,若提前拉大鲫鱼规格,再次发病时可灵活出售,不会太过被动。

  文/江苏银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袁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