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珠“同城化”———澳门经济发展点评

  • 来源:澳门月刊
  • 关键字:澳珠 同城化
  • 发布时间:2010-08-05 15:21
  近一段时间来,澳珠“同城化”呼声日渐增高。珠海作为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关键试点,可是最近几年发展疲软;而目前澳门的发展空间不足也已成瓶颈,如果能实现与珠海的交通对接、土地利用、产业合作,让两地资源合理互补,完全可以形成“珠澳同城化”都市区,进而成为大珠三角的一个发展空间。

  所谓“同城化”的概念,早在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讨中破茧而出,很快便进入了政策层面和试点层次。且不论原本为了消除各国经济单位之间差别而提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应用在一国或一省内是否应更深入地探究其涵义,也不论一省之内只推动某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做法是否恰当,光念“海”经而不念“山”经,政策和资源这样倾斜会否导致富裕地区愈富、贫困地区愈贫的后果,对於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同城化”则是必须清醒地厘清的。

  澳门“一国两制”研究中心主任杨允中认为,珠澳本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伙伴关係,不是以小吃大、以强凌弱。这位珠澳权威还以区域经济学的眼光为同城定位—————互相尊重、优势互补下建立“新生产函数”。

  在杨允中看来,两地产业结构差異度大,正好具备互补的禀赋。而在澳门学者郝雨凡看来,澳门独特的世遗景点、年近3000万的遊客,都让旅遊资源丰富的珠海具备了对接优势。他进而分析,旅遊文化产业将成为两地合作的重要交接点,並以此达到区域深度整合的“珠澳同城圈”。

  反观珠海与澳门,儘管毗邻而立,近在咫尺,卻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特区。虽然从属於一个国家主权,有相同相通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但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法律体系都不同,目标定位、产业重心和政策资源也不同,将区域合作进一步引向“同城化”的目标,亦即“全方位的融合”,既没有必要,实际上也无法实现,因涉及的不少问题非中央政府介入而无法解决。

  澳珠同城———“第三制”口子开启

  珠澳合作要深度推进,必须有新的体制也就是“第三制”。所谓“第三制”,既区别於国内的现有体制,又不等同於“一国两制”的“两制”,而是国家授权设定一种特定机构来进行治理的制度,这个制度必须是经全国人大形成的立法或者起码是国家制定的条例。“可以以不改变制度差異为前提,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通过一种过渡,转换机制,来探索珠澳两大经济板块全面对接试验。他认为,横琴毗邻港澳,便於隔离,面积适中,没有包袱,自然是两大经济板块对接的首选区域,是新形势下实现澳珠同城“第三制”的理想“试验场”。

  日前,香港民建联主席、香港立法会议员谭耀宗率领的香港民建联考察团一行20人,15日赴珠海市横琴新区,就横琴岛土地开发、港珠澳大桥建设、通关模式、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关心的问题与横琴新区管委会进行了交流。当考察团有成员发问:“横琴新区吸引港澳居民前来创业与生活,那么住在横琴的港澳人士是受内地还是港澳法律的管辖?”对此,横琴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颜洪回答:“横琴新区肯定受内地法律管辖,但在税收政策、通信管理、车辆管理等方面,可能‘先行先试’,通过授权方式立法,逐渐对接港澳。”

  考察团成员还很关心横琴岛的房地产开发规划及市场定位,颜洪说,作为国家首个设立的粤港澳合作示范区,横琴新区希望未来有一半以上的“岛民”是港澳人士,住在这里创业发展。

  澳珠同城———希冀中的忧虑

  澳珠同城无疑会给澳门居民带来巨大的益处,据有关统计,2009年澳门本地就业居民每月工作收入平均为10000澳门元(约合8500人民币,1250美元),而珠海人均年收入为18908元,平均每月收入1549元,可能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但澳门人的平均工资是珠海人的数倍卻是不争的事实。儘管,珠海的房价三年几乎涨了三倍,达万元以上,但对澳门人来说还是比较便宜的。所以,在澳门工作,拿着澳门的高薪待遇,在环境优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的珠海生活,是许多澳门人的不错选择。

  澳门社会科学学会在珠海各口岸就“澳门居民内地置业意向”展开调查。访问了逾3000名过关人士中,623人为居住於内地的澳门居民,佔总数的20%。受访居民在接受调查时表示,珠海消费水平低,居住环境较佳,适合生活及养老,兼之珠海娱乐项目多,休閒内容丰富,投资和工作的机会也不少。

  然而,此举对珠海居民的生活保障带来的冲击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口岸附近摆摊卖菜的珠海人黄阿伯近日内心也很矛盾。他每日乐此不疲地卖菜给澳门人,希望珠海的菜价也达到澳门街市的水平,可以多挣点钱,儿子买房首付给多些。但同时又担忧,实现一体化后,澳门人都湧过来把珠海当一个城市,物价买高了,房子买贵了,儿子明年结婚准备买的房子又涨价了。据了解,珠海许多高档楼盘开盘,30%以上的购房者为港澳人,还有一部分是内地生意人和投资者,而人均月工资不足2000元珠海人,甚至很多白领也在珠海买不起楼了,而转向中山的坦洲或三乡买楼。而澳门人在珠海活动最多的拱北区域,物价水平比市里的老香洲和前山要高出2到3成。澳门学者郝雨凡指出,珠澳合作固然要打破彼此的防备心理,打破“牺牲一方以满足另一方”的模式,抛开地理区域、行政级别等固有的思维方式。但更重要的在於,须以一种不同於“两制”的新制度设计来扫除障碍,澳珠同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澳珠同城———优化通关迫在眉睫

  由於珠海物价较澳门低廉,不少澳门家庭主妇每日都到珠海购物买菜,随后过关回家做饭,导致出现过关高峰。自助通道和港澳居民通道,被大量湧入的澳门居民塞得满满当当,其中多为手提大包小包菜蔬、日用品的中年以上人士,女性约佔七成。一般,早晨9点钟和晚上6点钟以后,过关高峰才能有所缓解。

  据有关报道,澳门居民平均每个月到珠海2-3次,更多的人是每个周末都会去珠海。

  澳门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说,由於澳门居民的多种消费发生在珠海,因此,他们普遍反映,过关高峰期花费的时间过多,希望通关的时间大幅缩短。只有缩短通关时间,才能真正方便澳门市民的日常民生和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谢志伟博士认为,澳珠同城化,在优化生活圈等方面的合作空间巨大,通关便捷是最重要的一步。预计,随着澳门社会的发展,在珠海居住的澳门居民会持续增加,所以各界认为,优化通关更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创世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艺良认为,通关便利化是实现同城化的重要手段,他的想法得到全国人大代表、澳门城市规划学会会长崔世平的鼎力支持,崔世平认为,澳门的市民跟珠海的拱北关係非常密切,很多房地产都是澳门市民购买,所以他认为在居住环境上两地已经同城化了,只是通关不便利是下一步两地政府应该优先解决的问题。崔世平表示,通关是越简单越好,越方便越好,最终的结果是澳门人不需要拿回乡证、只需要拿着身份证过关就好了。

  结论

  珠澳何以同城?前行政长官、现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曾在立法会阐述了同城含义。“不是珠海澳门没有差别,变成同一个城市。而是指两座城市之间的资源互用,如通关的便利、基建交通等更多的城市功能可以互补互用。”何厚铧认为,珠海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而澳门又是一个特别小的地方,将来好多方面,我们是共同来搞———以不影响基本法、不影响一国两制、不影响两地政府自主性,方便市民优化生活为前提。

  同城化的目的是使两地市民都能享受到实惠,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生活空间扩展了,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跨越行政边界来安排居住,工作,休閒,购物等各项活动,空间扩展了。二是生活成本降低。三是生活素质提高,生活选择性更多,更享受。总体来说就是更加科学的发展了。同城化的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並不是说今天讲了明天就实现了,但这是全球城市发展和人类发展的一个趋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