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嘉宾:周勇 上海上学院教授
对话嘉宾:赖阳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教授
唐东 尼尔森零售研究中国区总监
邓洪鉴 信柏科技副总裁
周勇:第一个问题问尼尔森,从你们的数据来看大卖场业态的状况怎样?未来有发展前景吗?
唐东:大卖场的下滑确实是个不争的事实。是受到电商的影响,还是受到其他便利的特殊渠道的冲击,像化妆品专卖店这样的、消费者希望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的渠道等等,或许都有。
同时我们发现70%的消费者还是很在意觉得现在的物价挺高,东西卖得越来越贵了,所以大卖场在那个可以满足一站式购物的前提下的价格、促销这个方面还是可以受到消费者欢迎的,看我们未来怎么样定位。
从尼尔森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将来走大卖场还是说小而美的精品超市或者是说便利店还是全渠道,能够围绕消费者最终的需求来发展,无论是做什么样的业态,都不过是种形态罢了。
赖阳:接着说大卖场这个问题吧。我说一个我明确的判断,实际上业态里边变化比较大的两个业态必然要死亡的,一个是百货店,一个是大卖场。为什么?商业的本质是什么?是消费者价值。就是说对消费者有用才能生存,那么大卖场对消费者过去的用途是什么,是一站式购足。但是互联网从根本上改变一站式购足的问题,网上三十万,三百万在哪都可以买到,而且还可以送到家里,一战式购足的需求到这里几乎是不存在了。
不过,中型卖场还有一定的空间,像美国的很多超市,突出了食品,一个生鲜,一个是熟食,消费者直接买了,甚至在卖场门口就开始吃,美国有的卖场里面已经开酒吧和咖啡店了。还有一个是增长的便利终端了,不是简单的便利店的,过去一千种商品,消费者没有现在的余地,现在和网络对接,别说一千种,一万种都快速送到家里,后台一日三配,意味着消费者早上有定单,下午就到店里,送到消费者家里,这样的卖场的效率的情况下,便利店反而在替代大卖场。
所以便利店的竞争优势远远超过大卖场,这个就是超市类业态里边是将来一个非常有开发潜力的空间,而传统的巨型的大卖场只能是下滑,这是我的基本判断了。
周勇:大卖场何时死或者并不一定会死,就是大卖场发展当中的问题。双执照经营,餐饮和食品流通执照。这实际上是对生鲜的挑战。现在很多人越来越不会做饭了,所以你要给他提供餐饮的服务,这是大卖场的一个趋势,另外是取消免费班车。一年免费班车花多少钱,用这些钱送到家里面的效果可能会更好。至于说大卖场的规模多大,可能和这个社区有关。以前的大卖场开在边缘的地方,人车开过去,以后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还是要在社区里面开,并不一定那么大,一万多平米,几千平米就可以了。
邓洪鉴:我感觉零售行业都不会死掉,但需要转型。像批发市场有众多的供应商的时候他是有溢价权的,这个时候每一个区域的电商或者是说区域的零售商都有他的机会。我不太赞同一定要把电商和店商分开的,电商仅仅是利用了互联网的工具,店商也可以用,这是一种轮回,千万不要排斥。未来的80后,90后,00后一出生就是在电脑上笔笔画画的,他已经在网上了,我们店商一定要顺势而为,而不要逆势而为。实体零售,这个会是未来最宝贵的资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