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新 信仰有声 表演无声 专访吴秀波
- 来源:电视指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刘杰新,信仰,表演,吴秀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0-20 16:31
爱比孤独和死更冷吗?对刘新杰来说一定不是,他有信仰,这是他最成功的地方;他有爱,但却是个失败者。没有信仰,他是凡人,有了信仰,他就是圣者。刘新杰的信仰是有力量的,对于现实中活着的人来说是,对于吴秀波更是。
导演刘江说吴秀波是个很有创意的演员,一场刘新杰送别弟媳的戏时,他拍两条哭了两次,因为没想到吴秀波会那么演。吴秀波爱这个角色,也迷恋刘新杰的舞台,因为信仰让他着迷,他明白,这东西能让人心灵安度。信仰掷地有声,许是太圣洁,吴秀波不敢靠得太近,于是他让刘新杰无限地接近。在剧中吴秀波的表演柔软有张力,不着痕迹,似乎你把他捏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他何时何地都能搭个戏台子,把在场的人都设计进去,如此爱戏。在经历了作为演员自我表演的破壳期,他身上显然多了一种叫做幸福的光环,非常夺目,尤其在他聊戏的时候。
Q:刘新杰人物设计方面似乎比方滔更饱满节奏更强,作为观众我承认自己看得很累,那么你在演这部戏时怎样完成、完善自己的表演?
A:进组以后刻意得让自己变得更安静一些,有点像一种简单的修行,因为这个戏不像一般的谍战剧看起来那么浓郁和极致,看完这个戏的人都知道,总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在表达着戏外的东西,只有那种状态,我才能在每一个小场次里感觉到更多的风吹草动。这个角色是你要表现一个人隐藏起来的状态,这是我没有碰到过的,刘新杰长时间潜伏在第八局,在没有未来的环境下,我在想他是不是还记得自己曾经要做的事情?甚至是不是还记得自己的性情?刘新杰难演,难演在我不能把他演出来,我演的是031,他出现的场次在戏里可以数得清楚,大部分时间刘新杰是快乐的、游戏的,是无所谓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那个环境里安度,我一场戏演不好,我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十场戏演不好,只有我对手演员和导演知道;我一部戏演不好,可能有十分之一的观众知道;我十部戏演不好,无非我的片酬下降1/3、1/4而已,但是刘新杰不一样,一场戏演不好就意味着生死。
Q:最难演的是哪一场戏?
A:我没觉得哪一场戏最难演,我不知道自己是太喜欢做这行还是真正可以做这行了。我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突然之间我不想演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我觉得非常快乐。任何人在情感上就像软体动物,它的壳一定是坚硬的,让你安全,可当你内在的东西强大到超越了壳,这个壳自然就破开了,然后你就变成了无壳动物,每次壳破掉了的时候都是你风险最大的时候,我感受到一个壳破掉的感觉,所有的表演体系和临场情绪的调动都要重新建立,再次重新建立我感到特别大的快乐,感觉像是个返老还童的过程。我不敢说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途径去延续我对表演的理解,但至少现在我觉得自己足够坚韧,因为我幸福。
Q:刘新杰最终没能对自己心爱的人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个对刘新杰有多重要?
A: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人需要知道他的名字,对他自己来说也不重要,但是对他心爱的女人来讲太重要了。我们每一次跟别人告别,都想留给别人一个电话可以找到我;如果不能留下电话,那我会给你一个相片,让你记得我;如果连一张相片都没给你的话,那我至少给你一个名字,好让你知道自己在想的是谁。人的情感到极致的时候的留下的就是一个念想。而他对这个女人甚至都没时间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她,这一点对刘新杰来说太可悲了。
Q:在拍《黎明之前》的时候,你跟林永健之间对手戏是最多的,他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喜感的小人物,刚开始看他表演你会适应吗?
A:他一来我就知道他一定是看了剧本的,就像好多人不理解我一样,我总是选择一些别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角色。或者说你为什么不去演一些你已经演过的非常好的东西,而恰恰我选择了别人,所以我也知道一个演员在一个角色的立场上表达了很长时间之后,他一定要换个视角,否则他会对演戏这件事丧失乐趣,一旦他丧失了乐趣他就变成了一个骗子,他就真的是在表演。其实我不喜欢表演这个词,在演戏的过程中大家都会历经表现、表达、感受这个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感受是最让人快乐的,我们在感受的阶段,眼前有看不尽的风景,这个世界是你可以选择的。林永健的喜剧不单单是他的喜剧素养,他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Q:谭忠恕与刘新杰之间的兄弟情,时而被怀疑,时而被肯定,每个观众会有自己个人的解读,你怎样理解他们之间贯穿始终的兄弟情义?
A:他们是不是真的有兄弟情义?他们会不会为了兄弟情义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些疑问,在先期我刚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都有。如果这两个人非常清楚已知答案的话,戏会非常直白,而且他只能代表着两个特定的简单的人物,但恰恰是这些东西是这两个角色都不能清晰辨别和完善解决的,因此这两个角色才能变得深入人心,才会让观众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一直觉得戏不是一个人演,也不是两个人演,做演员要知道戏要真实交流,而不是你想好了情绪去应付另外一个演员。当你笑的时候观众也会笑,当剧情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还在无动于衷,观众已经泪流不止了。观众在自己心里有强大的参与感,这是戏的真正意义。戏是演戏的人和看戏的人共通的一个游戏,你需要给表演的人和观众留下他的自我位置。
Q:如果死的不是李伯涵,是齐佩林或者孙大浦,对刘新杰是不是会有触动?
A:会有,包括他拿枪在浴室对着孙大浦和齐佩林,你可以有任何一种解释,杀两个人并不费劲,而且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其实孙大浦和齐佩林说得狠一点就是他们对刘新杰有用处,另外他可能也下不了手,更何况是谭忠恕,一个人竭尽全力在他的信仰和他的情感之间徘徊,并不违背他的原则。所以这个东西和以往革命者有很大的区别的。
Q:刘新杰的信仰是能打动你的吧?
A:我小的时候一直想到工厂当工人或医生,我觉得那是人类值得干的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几十个人抢着一个球踢,这对人类有意义吗?我营造了一场虚假的恋爱,一场虚伪的牺牲,对真实的你和我来讲,有意义吗?演戏怕碰见聪明人,而我恰恰不是傻子,所以当《黎明之前》剧本给我的时候,我觉得解答了我一个疑问,因为我跟刘新杰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有信仰,我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听起来是一句离我们多遥远的话,但这就是刘新杰的信仰,这个东西在现在大多数人听起来就像房地产泡沫。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至少在工作状态下,他也要有信仰。我需要把生命投入在这部戏里,我愿意花后半生所有的时间找寻一种用一个词汇可以表达的——那就是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全都做了凡者,有信仰的人可以称作圣者。牛顿临死的时候要带一本圣经去他的坟墓里,因为需要一个信仰,让自己安度死亡那个瞬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Q:你个人是不是对刘新杰有种特殊的感情?
A:我挺留恋这个角色的,如果你让我再演一遍,我可能还会去演,而且我觉得好像对刘新杰这个角色仅靠这一部戏还不足以表达完整,还能再来一部。
Q:你喜欢这个戏的情怀是基于什么?
A:整个戏中的世界像一潭浑浊的脏水,真正璀璨的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情愫,因为情感永远像一根靓丽的丝线在这个世界里存在,是不污染的,环境越肮脏、越龌龊,这些情感的线显得越亮丽和纯洁。其实我演到最后一场和谭忠恕告别,已经分不清我是他,还是他是我,因为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从来没被舍弃和丢掉过,他们没有进行一场所有人能想象的厮杀,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和分离,但他们没选择要残害对方的生命,所以当你看到他们两个人在面对同一个坟墓敬礼的时候,坟墓里埋的是谁不重要,当刘新杰问是不是有人会记得他的名字,他同时也在心里问,是不是有人也会记得我的名字?其实他们是对着每一个有信仰、有情感的人敬礼,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生存的环境洗刷得特别干净,而可以为别人付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这个戏特别好的地方。
Q: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给你什么感受?
A:他的变化永远是我的惊喜。我一点不觉得他需要从我身上得到什么,我能给他的就是努力地创造剩余价值,让他活得更安稳。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无畏、勇敢和快乐,这也是我活了四十多生生活中慢慢失去的,我现在要把他找回来,我孩子身上有,一旦做到了,我信我可以不老,即便不能永生,但我可以保证我在活着的时候是一直年轻的。
……
导演刘江说吴秀波是个很有创意的演员,一场刘新杰送别弟媳的戏时,他拍两条哭了两次,因为没想到吴秀波会那么演。吴秀波爱这个角色,也迷恋刘新杰的舞台,因为信仰让他着迷,他明白,这东西能让人心灵安度。信仰掷地有声,许是太圣洁,吴秀波不敢靠得太近,于是他让刘新杰无限地接近。在剧中吴秀波的表演柔软有张力,不着痕迹,似乎你把他捏成什么样,他就是什么样。他何时何地都能搭个戏台子,把在场的人都设计进去,如此爱戏。在经历了作为演员自我表演的破壳期,他身上显然多了一种叫做幸福的光环,非常夺目,尤其在他聊戏的时候。
Q:刘新杰人物设计方面似乎比方滔更饱满节奏更强,作为观众我承认自己看得很累,那么你在演这部戏时怎样完成、完善自己的表演?
A:进组以后刻意得让自己变得更安静一些,有点像一种简单的修行,因为这个戏不像一般的谍战剧看起来那么浓郁和极致,看完这个戏的人都知道,总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在表达着戏外的东西,只有那种状态,我才能在每一个小场次里感觉到更多的风吹草动。这个角色是你要表现一个人隐藏起来的状态,这是我没有碰到过的,刘新杰长时间潜伏在第八局,在没有未来的环境下,我在想他是不是还记得自己曾经要做的事情?甚至是不是还记得自己的性情?刘新杰难演,难演在我不能把他演出来,我演的是031,他出现的场次在戏里可以数得清楚,大部分时间刘新杰是快乐的、游戏的,是无所谓的,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在那个环境里安度,我一场戏演不好,我自己知道,其他人都不知道;十场戏演不好,只有我对手演员和导演知道;我一部戏演不好,可能有十分之一的观众知道;我十部戏演不好,无非我的片酬下降1/3、1/4而已,但是刘新杰不一样,一场戏演不好就意味着生死。
Q:最难演的是哪一场戏?
A:我没觉得哪一场戏最难演,我不知道自己是太喜欢做这行还是真正可以做这行了。我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突然之间我不想演了,但是过了这个阶段我觉得非常快乐。任何人在情感上就像软体动物,它的壳一定是坚硬的,让你安全,可当你内在的东西强大到超越了壳,这个壳自然就破开了,然后你就变成了无壳动物,每次壳破掉了的时候都是你风险最大的时候,我感受到一个壳破掉的感觉,所有的表演体系和临场情绪的调动都要重新建立,再次重新建立我感到特别大的快乐,感觉像是个返老还童的过程。我不敢说自己找到了一个真正的途径去延续我对表演的理解,但至少现在我觉得自己足够坚韧,因为我幸福。
Q:刘新杰最终没能对自己心爱的人说出自己的名字,这个对刘新杰有多重要?
A: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人需要知道他的名字,对他自己来说也不重要,但是对他心爱的女人来讲太重要了。我们每一次跟别人告别,都想留给别人一个电话可以找到我;如果不能留下电话,那我会给你一个相片,让你记得我;如果连一张相片都没给你的话,那我至少给你一个名字,好让你知道自己在想的是谁。人的情感到极致的时候的留下的就是一个念想。而他对这个女人甚至都没时间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她,这一点对刘新杰来说太可悲了。
Q:在拍《黎明之前》的时候,你跟林永健之间对手戏是最多的,他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喜感的小人物,刚开始看他表演你会适应吗?
A:他一来我就知道他一定是看了剧本的,就像好多人不理解我一样,我总是选择一些别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角色。或者说你为什么不去演一些你已经演过的非常好的东西,而恰恰我选择了别人,所以我也知道一个演员在一个角色的立场上表达了很长时间之后,他一定要换个视角,否则他会对演戏这件事丧失乐趣,一旦他丧失了乐趣他就变成了一个骗子,他就真的是在表演。其实我不喜欢表演这个词,在演戏的过程中大家都会历经表现、表达、感受这个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感受是最让人快乐的,我们在感受的阶段,眼前有看不尽的风景,这个世界是你可以选择的。林永健的喜剧不单单是他的喜剧素养,他是非常优秀的演员。
Q:谭忠恕与刘新杰之间的兄弟情,时而被怀疑,时而被肯定,每个观众会有自己个人的解读,你怎样理解他们之间贯穿始终的兄弟情义?
A:他们是不是真的有兄弟情义?他们会不会为了兄弟情义放弃自己的信仰?这些疑问,在先期我刚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都有。如果这两个人非常清楚已知答案的话,戏会非常直白,而且他只能代表着两个特定的简单的人物,但恰恰是这些东西是这两个角色都不能清晰辨别和完善解决的,因此这两个角色才能变得深入人心,才会让观众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一直觉得戏不是一个人演,也不是两个人演,做演员要知道戏要真实交流,而不是你想好了情绪去应付另外一个演员。当你笑的时候观众也会笑,当剧情走到这一步的时候,你还在无动于衷,观众已经泪流不止了。观众在自己心里有强大的参与感,这是戏的真正意义。戏是演戏的人和看戏的人共通的一个游戏,你需要给表演的人和观众留下他的自我位置。
Q:如果死的不是李伯涵,是齐佩林或者孙大浦,对刘新杰是不是会有触动?
A:会有,包括他拿枪在浴室对着孙大浦和齐佩林,你可以有任何一种解释,杀两个人并不费劲,而且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其实孙大浦和齐佩林说得狠一点就是他们对刘新杰有用处,另外他可能也下不了手,更何况是谭忠恕,一个人竭尽全力在他的信仰和他的情感之间徘徊,并不违背他的原则。所以这个东西和以往革命者有很大的区别的。
Q:刘新杰的信仰是能打动你的吧?
A:我小的时候一直想到工厂当工人或医生,我觉得那是人类值得干的事。我一直想不明白,几十个人抢着一个球踢,这对人类有意义吗?我营造了一场虚假的恋爱,一场虚伪的牺牲,对真实的你和我来讲,有意义吗?演戏怕碰见聪明人,而我恰恰不是傻子,所以当《黎明之前》剧本给我的时候,我觉得解答了我一个疑问,因为我跟刘新杰最大的区别就是他有信仰,我没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听起来是一句离我们多遥远的话,但这就是刘新杰的信仰,这个东西在现在大多数人听起来就像房地产泡沫。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至少在工作状态下,他也要有信仰。我需要把生命投入在这部戏里,我愿意花后半生所有的时间找寻一种用一个词汇可以表达的——那就是信仰,没有信仰的人全都做了凡者,有信仰的人可以称作圣者。牛顿临死的时候要带一本圣经去他的坟墓里,因为需要一个信仰,让自己安度死亡那个瞬间,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Q:你个人是不是对刘新杰有种特殊的感情?
A:我挺留恋这个角色的,如果你让我再演一遍,我可能还会去演,而且我觉得好像对刘新杰这个角色仅靠这一部戏还不足以表达完整,还能再来一部。
Q:你喜欢这个戏的情怀是基于什么?
A:整个戏中的世界像一潭浑浊的脏水,真正璀璨的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之间的情愫,因为情感永远像一根靓丽的丝线在这个世界里存在,是不污染的,环境越肮脏、越龌龊,这些情感的线显得越亮丽和纯洁。其实我演到最后一场和谭忠恕告别,已经分不清我是他,还是他是我,因为这两个男人之间的兄弟情义从来没被舍弃和丢掉过,他们没有进行一场所有人能想象的厮杀,他们选择了自己的立场和分离,但他们没选择要残害对方的生命,所以当你看到他们两个人在面对同一个坟墓敬礼的时候,坟墓里埋的是谁不重要,当刘新杰问是不是有人会记得他的名字,他同时也在心里问,是不是有人也会记得我的名字?其实他们是对着每一个有信仰、有情感的人敬礼,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生存的环境洗刷得特别干净,而可以为别人付出生命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这个戏特别好的地方。
Q: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给你什么感受?
A:他的变化永远是我的惊喜。我一点不觉得他需要从我身上得到什么,我能给他的就是努力地创造剩余价值,让他活得更安稳。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无畏、勇敢和快乐,这也是我活了四十多生生活中慢慢失去的,我现在要把他找回来,我孩子身上有,一旦做到了,我信我可以不老,即便不能永生,但我可以保证我在活着的时候是一直年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