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关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地位问题的探索与争论历时颇长。当前学生主体论这一认识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课堂上围绕教材讲、问、写,学生跟着老师听、答、抄,缺乏作为学习主体所应拥有的独立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关键词】小学藏文; 主体性; 实践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7)9-0013-01
一、主体性教学的现实意义
主体性教学是当前藏文教学改革的现实选择。它的基本内涵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激发学生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以达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目的。主体性教学不仅着眼于学生的眼前发展,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每一教学阶段成为学生完善自己的发展阶段;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还在于对学生进行道德、审美、学习技能、独立创造性、个性形成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面对少数学生,而是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创造学习。
二、构建主体性教学的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观念。贯彻在教学过程中就是看教师能不能始终把学生当主体看待,确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从我国十几年来的教育教学改革走向来看,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时代紧迫感。尤其是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发,促使这项研讨加快了步伐,加大了力度。回顾改革历程,为什么这条路走得如此艰难、缓慢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教学大纲、教材以及传统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三、落实主体性教学的重要因素
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它不仅是学习态度问题,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指学生遇到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积极探究精神。教学中培养主动性既要鼓励学生自立、自信,又要使学习目标有一定难度,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主动深入钻研。敢于提问题是学生主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的独立性。主要是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会读书,并且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敢于争辩,善于发现教师和同伴的不足和错误。它是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集中体现。学习的创造性。主要指学生敢于和善于转换新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从熟视无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敢于发表创见。
四、主体性教学的实践建议
1.重视学生的差异,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认识卜的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和生活环境、人际交往、以及主体努力程度甚至性别的不同等等,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从心理学研究角度看来差异表现在质和量两方面,“质的差异指心理生理特点的不同及行为方式卜的不同,量的差异指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11] 既然是客观存在,那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则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原则之一。教学就如同医生治病一样,要讲究对症下药,即要针对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心理特点而论教。
2.主体性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学习实践
教学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既是教师的实践,更多的是学生的实践。可以说,实践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孕育环境。对小学生学习来说,实践是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的唯一途径。小学生要形成的阅读能力是多方面的,诸如自学词句的能力,理解课文的能力,查工具书的能力。自学自悟的能力,鉴赏评析的能力,观察想象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形成,光凭教师讲,学生听而不主动地积极参与,是无法提高的。所以有经验、水平高的教师总是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得到提高。
3.主体性教学要注重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敢质疑,能质疑,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地表现。一个美国教授总爱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13]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而不断发展。古今中外的很多事例也证明,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均是对常规现象产生疑问,向常规挑战,然后才有创新。可见,具有发现问题的才智,提出问题的胆略,是一切优秀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主体性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教师问学生答”的状况,改变教师主宰课堂提问的现象,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要阵地。
4.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学习态度与习惯的评价,一般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参与意见。兴趣爱好的评价,可以由学生自评,教师给予肯定或激励。除了以上的评价改革,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采用即时性评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即时性评价强调的是及时与客观,主要是以激励的语言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缺点,找到努力的方向。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个性、意志、心理素质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是一句或几句言简意赅、饱含老师爱心的书面文字,也可以是情真意切的口头语言。经过实践,我们觉得即时性评价具有导向的功能,能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心理沟通。
参考文献
[1]《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38.
[2]方艳萍编译《教师应知道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教育研究信息》1997 年第 4 期.(李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