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 来源:素质教育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19 15:23

【摘要】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关键,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是小学生最早接触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拓展性阅读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广泛地阅读中增强语言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积极活跃的阅读平台,在他们在语文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7)9-0017-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学习语文教材外,自由而广泛的拓展性阅读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因为语感的培养及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对语言文字作品的广泛涉猎和独立感悟。小学生处于知识的初接受期,教师在这个阶段要注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语感,提高阅读水平,为语文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阅读范围比较窄

小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阅读的范围仅仅为课本或者与课本相关的文章,很少阅读除此之外的课外读物,导致阅读形式单调,内容滞后,枯燥乏味,使小学生失去阅读兴趣 [1] 。

1.2阅读内容脱离与生活的联系

每一篇阅读文章都是一定的生活反映,但是我国很多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外延性不断萎缩,学习资源比较匮乏,教学脱离生活,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局限在基础阅读的范围内,忽视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久而久之,降低学生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不利于小学生阅读兴趣、语感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1.3忽略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过程中不动脑、不思考,阅读仅仅是阅读,这样的话很难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最终无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教师要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时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优美词句、精彩片段用笔画下来,体会作家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把文章的核心思想总结出来,养成勤做读书笔记、读书交流等好习惯。

2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

古人说得好:“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与“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首先我们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中外成名作家的写作之路和故事,及一些中外伟人与书的故事,在学生心中树立成功阅读的榜样,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此外,我们还利用红领巾广播做全校性的优秀图书介绍;优美文章、世界奇闻、片断节选介绍;优秀书报展览,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起到导向的作用。

2.2 训练语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形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学精品,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重在通过朗读揣摩推敲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功力,感悟其表现方式,并积累优美词语,尝试模仿运用,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要注意拓展阅读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多样化地选择阅读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便利的条件,网络资源具有信息量大、类型丰富多样、时效性强、检索功能强大等特点,这些都为阅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设备进行拓展性阅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2.3 开展活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实践能力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致力于课堂上,同时要开展活动,不断提高拓展性阅读实践能力。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相长,师生一起畅游书海,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2.4 比较阅读,增强拓展性阅读效果

小学生拓展性阅读要建立在比较基础之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把先后知识点串联起来,以便增强拓展阅读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阅读资料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和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阅读一些和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

2.5 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进行课堂阅读的补充,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学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设立图书角或布置课下阅读任务等形式来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逐渐培养阅读的兴趣,促使他们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时计划,定期举办课外语文知识竞赛活动。例如,设置和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课外问题,让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抢答,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励。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学生为了在竞赛中获胜会主动的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效率会得到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拓展性阅读作为学生语文课堂阅读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拓展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对阅读材料的搜集、整合以及开外阅读活动的组织来不断拓展语文阅读教学,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淑岚.浅谈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J].祖国:建设版,2013,7(4):190-191.(李萍)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