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汉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方法探讨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12-19 15:23
【摘要】学生怎样适应当今的教育形势呢?唯一的答案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将来才能独立地探究新的科学领域,索取新的知识。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小学汉语文;自学能力;素质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7)9-0014-01
教师是小学语文学习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积极高昂的情绪和热情的教学态度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受到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汉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 自学态度、兴趣、习惯、意志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基本条件
学习需要有正确的态度、浓厚的兴趣、良好的习惯和坚强的意志,而自学就更要具备这些基本条件。为了创造这些条件,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我在教学中,首先是注意了解和分析学生原有的学习态度情况。知道这一情况后,我就采取“对症下药”“因人而异”等办法进行启发教育,使原来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大部分都端正了学习态度。但也有不少的学生,在短时间里,还难以得到解决,这就需要老师进行耐心而重点的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也能有明显的进步。
但是,光有正确的态度,还不能适应培养自学能力教学的需要,学生还要对自学有兴趣。此时,我们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把他们从“乐玩”引导到乐于学习上来,使一般的好奇心发展为求知欲。只要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兴趣是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内在力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自学能力。训练初始,我选择一些学生喜欢的故事,每讲到精彩的时刻,故意戛然而止,吊足学生的胃口,然后再告诉他们故事的出处,引导他们想要知道故事的结局就自己去看书,并在下一节课由找到故事的同学扮演教师的角色给全班同学讲述。这样,学生就有一种自豪感,便会主动地去阅读。时间一长,很多学生也常常像我一样,虽然是知道了故事,但也学会吊别人的胃口,从而激发越来越多的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增添了自学兴趣。
学生有了自学兴趣后,还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第一,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如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专心做作业的习惯,做完检查作业的习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等。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第二,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圈点、划线,并定期检查批阅。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教会学生摘抄、剪辑、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
2 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是关键
小学生自学需要有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就自然地涉及到了教师自身素质能力的高低。显然,一个自身素质能力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素质较高的学生来;反之,则不能。这就是所谓的“名师出高徒”。要想出“高徒”,自己不懂或似懂非懂能出得“高徒”来吗?在教学中,教师涉及的课堂教学,备的每一堂课,都与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有关,这就需要教师不单要培养学生,同时还要塑造自己;提高学生,也提高自己。
3 自学能力的培养重在课堂教学
3.1 课堂上教学目标、过程要做到具体、统一、确切
(1)统一阅读内容、时间、要求。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时,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具体方法是:给学生提出一些自学要求后,便开始自由读课文,训练初期,速度要慢一点,教师要统一阅读内容、时间,并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在书中写出自己不懂或不太懂的问题,(对于生字、生词的提问,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行解决,使他们养成查字典的习惯)。然后,比比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好,当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所提的问题不能脱离本课内容,与此同时,在学生读课文时,不仅要鼓励他们提问,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一些不良习惯。
(2)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教学中,首先是在限制的范围内,让学生放开手脚,提出自己要解决的问题,程序是:学生提出问题,仍由其他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则由教师启发、诱导解决,一般不要由教师代替解决,这样,可使学生逐步放弃依赖心。当然,至于个别学生提出的一些与课文无关或者是些“牛角尖”的问题,教师先要鼓励他们,然后要给他们说明为什么不要提这些问题的道理,使他们心悦诚服。
(3)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每个问题。在前面教学中,学生虽然弄懂了一些问题,但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使学生把问题弄个透彻,必须要反复朗读课文,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增强自学的意识。
3.2 在组织课堂自学的同时,也要加强课外自学
在课堂上既然要求自学,那么课外呢,自学就更加重要。每天的自习课或其它空余的时间或者是在家里,都要让学生自学,并在课外笔记本上,记载重点内容和学习体会,教师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检查,如教师检查、家长督查、学习互助小组检查等手段,以使学生自觉形成自学习惯。
总之,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发现中得到快乐、在研究中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自主参与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它不仅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学生在今后一生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培养自学能力、教会学习,是体现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唐秀梅.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10)44.(热娜古·买买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