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习作评语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个性化,激励,方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31 10:33
【摘 要】 习作,评价,再次更好地习作,是语文教师习作评价的目的。习作评语是习作评价的主要呈现形式,评语要成为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动力要力争做到:1.商量式评语,引领学生自主修改文章;2.个性化评语,保护学生独特感受,塑造学生完美人格;3.激励式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4.评语意见具体化,给学生指明修改方向,让学生学会修改。
习作,评价,再次更好地习作,这是语文教师习作评价的目的。教师积极的评价,会有效改变学生有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这就是要求我们应从学生角度出发,习作评语是习作评价的主要呈现形式,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的一个平台,针对小学生对习作评语十分感兴趣这一特点,教师在给学生习作下评语时,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心理感受出发,打出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富有个性的评语,让学生从评语中得到启发,学到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一、商量式评语,引领学生自主修改文章。
从心里学角度出发,人只有在得到尊重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接受别人的意见。而那种生硬的、训斥式的评语只能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学会角色转换,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蹲下来看学生习作,与学生在心灵上平等对话,多用商量式评语,让评语成为自主修改文章的引领。
例如,三年级第二学期的看图编童话故事,学生习作后,故事叙述的精彩、有趣、字里行间渗透中心。但是我发现有许多同学在故事叙述完后,又加上了这样一段话:“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能挑食,要营养平衡才会少生病,身体才会棒棒的。”本来这段话很精彩,竟是童话故事的一个中心所在。但是用在这里很不合适,有一种画蛇添足之感,怎么办?是直接写上评语:尾段有画蛇添足之感吗?不行,这样肯定会挫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于是我经过慎重考虑,这样经学生下了评语:你前面的故事已经叙述得很精彩,从医生告诉小狗妮妮的对话中,我已经明白了不能挑食,营养均衡才能少生病的道理,你看结尾你又单独指出,是不是有些重复呢?我建议你将最后一段删除,你的意见呢?
不仅如此,我在习作讲评时,还引导学生复习了所读过的童话、寓言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加上结尾的中心句和让读者自己揣摩中心,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老师的评语,学会了童话,寓言故事的习作方法。
二、个性化评语,保护学生习作的独特感受,塑造学生完美人格。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要说:一千个学生,就会一千双慧眼,一千种感悟,呈现出一千篇不同的文章。《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评价要珍视学生具体个人的独特感受。那么老师在给学生习作评语时,更应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让评语促使学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不出现抄袭文章。
记得一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我的妈妈》习作,因为我们都觉得妈妈是离我最亲,最近的人。在常人眼中,妈妈从小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在习作指导中,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如教唱歌曲,收集了一些伟大母亲的小故事,以及生活当中可圈可点的妈妈无处不在的爱。习作完成后,在批阅中我发现:①大多数同学写出了妈妈在生活上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②有1/3的学生在文中流露出对妈妈的不满:如唠叨,强迫孩子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忙于工作,应酬对自己关心甚少,不善于接受新生物…… ③甚至有一位学生在习作中字里行间感受不至一些对妈妈的爱,可以说整篇文章就是对妈妈的仇视。看到习作,我当时就懵了,怎么评语,一方面文章很真实,就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但是不能让仇视这种不健康的真想在孩子心中萌发。于是我对第二部分学生下了近似这样的评语:“孩子,首先谢谢你把自己的真心话,把自己对妈妈的真实感受告诉了老师,希望你换位思考一下,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看待妈妈,你会惊奇地发现其实妈妈的唠叨,强迫都是为了你好,可能方法你不易接受,想象妈妈活得也很不容易,建议你定期和妈妈多交流,沟通,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妈妈是世界上最关心,最爱你的人,30年后,你为人父母时,你就明白老师今天对你说的这番话了。”对于对妈妈充满仇视的这位孩子,我在了解了妈妈遗弃他的事实后,我写下了这样的评语:“首先,老师很抱歉,沟起了你内心的伤痛;其次你应有一颗感恩之心,毕竟你的妈妈十月怀胎,把你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你生命;如果你确实不能接受,你可以选给你生活带来最大影响,你最感激的人来完成自己的习作。
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时,感触很深,他们觉得老师把尊重了他们的个性化感受,体验。以后在习作中假话,套话少了,胡编乱造的少了,字里行间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流露,都是他们个性化的体验感受。更可贵的是许多妈妈反映在这次习作后孩子知道感恩了,学会理解尊重妈妈了。
三、激励式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习作来说,兴趣就更重要了,没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用心去观察,体验,收集素材,就更谈不上了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了,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在习作指导上多下功夫以外,习作评语,也是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如果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老师有赏识,那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习作经恰当,中肯,赏识性的评价。哪怕引用一个好词、好句,都应让其产生成就感,树立起写作信心。例如:①学生在习作《我眼中的春天》后,我给学生写了这样的评语:“你真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春天在你眼中是那么美丽,而又富有灵气,感谢你让我欣赏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②学生在习作《我的妈妈》后我给学生写道:“你有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慈爱又不失严厉的妈妈,你好幸福,祝你好妈妈永远年轻漂亮。”③学生结尾采用了首尾照应,我为学生写道:“有特色,首尾照应。”④学生写《我学会了剪喜字》,条理分明,叙述清楚,我在评语中写道:“谢谢你用习作教会了剪喜字的方法,你是我的老师。”⑤当学生能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好词,引用佳句,我会写道:“你真能干,能将好词佳句恰如其分地用在自己文中,真了不起!”这些简练、中肯、富有激励性的评语,使学生倍感亲切,对学生无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能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兴趣。
四、评语意见具体化,给学生指明修改的具体方向,学生学会修改。
习作评语,通常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对成功之处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是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准确指出,便于学生修改,从而不断提高习作水平。对于习作中存在的不足,只是笼统的评语:“语言不优美,描写不具体……”学生很迷茫,怎样写语言就优美了?哪儿不具体?如何才能具体?一定要明确地指出:那儿有问题?是什么?同时更要做的是指给学生修改的具体方向。例如《我眼中的春天》一文习作后,我在指明问题后,具体地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树、花怎样?春天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花开了?你看了什么动物,是怎样活动的?春天的雨和平时的雨有什么不同?人们的穿着发生了哪些变化?精神状态有什么不同?结果我发现在我的具体意见指引下,学生马上有针对性地修改,修改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习作评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意在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动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教师在习作评语中,多一份商量,多一份个性化,多一份激励,多一份具体化,相信你的学生中,就会多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习作能手,将来就会多一些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