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是使人聪明的学科,让每一位孩子长大有所作为。我们教师必须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有的学生上课专心致志,作业一丝不苟;有的学生上课神游仙境,作业马马虎虎,学习效果很差。出现这种对比并不是学习的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学习习惯引起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是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每个学生对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我们在数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考的火花,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在交流中碰幢出智慧,促进思维的发展。如教学“分数的应用题”时,出这样的一道题:甲队比乙队多修路40千米,那乙队比甲队少修路40千米,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甲队比乙队多修五分之一,乙队比甲队少修五分之一呢?很多学生没有加以思考,纷纷说对。我说不急,再好好想想,个别学生通过假设的具体千米计算,发现不对。为什么前面一种说法可以反过来,后一种为什么就不行呢?通过思考文字叙述和计算过程,发现单位“1”不同,计算方法就不同,结果当然也不同。因此,分数应用题一定要注意单位“1”的变化。在平时数学中学生遇到障碍,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多角度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创性。如比较和的大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思考后交流:通分比较大于,同分子比较大于,化成小数比较0.85大于0.80,分子、分母交叉相乘,比较5×6大于4×7。

  二、培养学生敢于发问的习惯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疑问是打开知识的钥匙,常有疑问才常有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诱发学生质疑的情境,营造和谐氛围,对学生词不达意的提问,教师给予适当的启发,对错问的学生不要批评,要给予帮助,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打破自卑心理,促使学生勇于发问。教师还要交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提问,恰到好处。如学生学吨的认识时就提出吨和以前学的质量单位克、千克有什么关系?在知识的归纳整理上提问,如学了两位数乘法后问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简便计算是怎样的?在知识的应用上提问,如认识轴对称图形后,问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方法就会善于提问。如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实验演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有学生提出为什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做实验?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教师再提供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难验证猜测。在课堂中应尽量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消除其依赖心理,促使学生勇于发问、善于发问,带着问题学习,吸收和消化知识。

  三、培养学生善于练习的习惯

  数学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教会学生练习的方法,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做作业习惯。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小学生好胜心强,见题就做,因此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解题。如1、甲堆矿石有40吨,乙堆矿石比甲堆矿石多吨,乙堆有多少吨?2、甲堆矿石有40吨,乙堆矿石比甲堆矿石多,乙堆有多少吨矿石?两题一字之差,题1是具体数量的比较,题2是分率的比较,结果就不同。为了使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还可以选择错误的典型题目从反面教育学生。练习中要求学生多检验,养成细心谨慎的态度。提倡边做边验,看看数字有无抄错,算式是否正确,计算对不对,换一种方法解题从而提高正确率。对于书写马虎造成不该发生的差错,如0、6不分,加!抄错,列竖式数位不对齐等,应严格要求认真书写,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作业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受益一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