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互动式,教学模式,小学数学
  • 发布时间:2021-10-13 16:20

  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理念,而如何有效落实这一理念是当前广大教师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从实践研究来看,互动式教学可以充分贯彻这一理念的实施。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让学生参与进行,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那也很难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开展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知识,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1 互动式教学的意义

  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不仅可以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一直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在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下对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比较不利的,而互动式教学却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借助互动式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而且对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互动式教学将教师和学生真正放到了平等的地位上,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索中。互动使得课堂教学不在是一言堂,而变成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舞台。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是比较少的,即便是有互动也只是局限于个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而互动式教学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平等的课堂,使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同时,互动性教学也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之间的平等,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地位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成绩好相比于成绩差的学生就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借助互动式教学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而进行公平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互动式教学也有益于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升。近年来在教学中也更加提倡素质教育的发展,对于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在互动式教学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索,同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会有所提升。互动式教学使得教与学不再是割裂的“两张皮”,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学生更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2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2.1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习惯应用灌输式教学,认为在课上教师应该多讲解一些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多的收获。灌输式教学下学生的主动性是比较差,基本上没有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这也就使得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比较沉闷压抑,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此外,单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发展还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2 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较低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节奏是比较快的,这也就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较弱。课上教师提问的次数也比较少,而且即便是教师进行提问,也都是提问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认识不足,认为小学生年龄较小,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思维水平都比较弱,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互动的频率也就比较低。

  2.3 互动过于形式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提问互动也是比较常见的,但互动的效果却比较低。很多情况下教师已经预设好了问题答案,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者“否”即可, 或者是教师习惯在讲解中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是否听懂,得到学生的肯定答复后,教师再继续进行讲解。看似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互动,但其实这些互动也只是在走形式,而没有真正起到互动的效果。此外,在学生互动方面也只是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的小范围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仍停留在静态互动的阶段,而不是全员制的,局限性的互动对学生来说思想交流的程度也比较低。形式化的互动更多的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而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4 互动缺乏深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问一答的情况是比较常见的,这样的课堂教学互动看似非常热闹,但其实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既没有认知的冲突,也没有思维的碰撞,只是机械性的问题重复,表面上来看是在进行互动,但其互动缺乏深度,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当前教师也在不断落实课改,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也在不断转变,但很多还都是停留在表面,没有去深层挖掘新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从而导致教学教学效率较低。

  3 互动式教学应用的原则

  3.1 民主化

  互动式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民主平等就是首先要遵循的原则,互动是基于民主平等之上的,如果教师不能发自内心的尊重每一个学生,那互动教学的开展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为此,在互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还需要保持绝对的民主和平等。学生只有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才会更喜欢老师,进而主动和老师进行交流互动。

  3.2 情境化

  外部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显著的,在开展互动教学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借助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中,而且在所熟悉的情境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投入到互动中。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借助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生活情境、语言情境等多个方面来来打造互动式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对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3.3 全程化

  互动不仅局限于提问交流环节,它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预习阶段到课后作业,自始至终的互动才能够充分保证互动教学的效果。然而对于每一个阶段教师所采用的互动形式和内容可以有所差别,如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的方式来进行师生互动,从而确保学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在课后作业阶段需要采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而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

  4 互动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创设互动情境

  互动式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情境,在轻松、有趣的情境引导下,学生更容易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上,教师首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才有助于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在互动情境创设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课前互动,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如果可以有一个简单的过渡,那学生更容易快速参与到教学中。如在小学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分配的小任务。可以给每个学生20根小木棒,进而让学生将小木棒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如2份、3份、5份、6份等,然后在分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如何快速去分,遇到数量不均等的问题又该如何去处理。通过这一简单互动情境可以让学生对平均分配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快速的投入新知识学习。二是课堂互动,为了使学生融入到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搭建相应的情境,进而使学生在情境中融入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小数数学“百以内的加减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来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的角色,并为学生准备一些商品,以及相应的纸币,通过这一消费购物的互动情境,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2 设计互动游戏

  小学生活泼好动又比较爱玩,为此,在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上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小学生对于游戏往往是兴趣高涨的,将游戏应用到教学中,自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小学数学“表内除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踢毽子的游戏,按照位置顺序将学生分成A、B、C、D四组,四个小组的人数分别是3、4、3、5人,1分钟内哪个小组所踢的数量最多即为获胜,最终D组获得了胜利,其中有同学对此表示不服,“老师,这不公平,D组的人数最多,他们获胜的机率自然要高,他们组每个人踢的个数都不如我们组多,我觉的他们组不应该得第一。”既然有同学认为这样做不公平,那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怎样才能够公平。”对此,有同学表示要每个组的人数一样多,这样最后算小组的总数才更公平。也有同学说如果不调整小组的人数,那就不能采用数量来进行评判,可以将毽子的个数均摊,像是D组共踢50个,那每个人就是10个,C组共42个,每个人12个。通过同学们的互动交流,同学们在无形中就应用了表内除法的相应知识,为此,也就更容易快速的完成教学任务。借助游戏互动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进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

  4.3 进行互动提问

  提问也是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重互动提问,通过互动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还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互动式提问。以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学习为例,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就要加强互动提问,进而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积公式的推导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体积的概念,让学生对体积有一个简单的认识,然后在借助1立方分米的小方块来进行体积公式推导,在推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和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可以先从长的角度入手,摆一排1立方分米的小木块,然后向学生提问“已知单个的小木块面积为1立方分米,那是否我们直接可以根据小木块的个数来推断当前所摆图形的体积”。之后在从宽的角度入手,在宽的位置摆上若干个小木块,这时接着对学生提问“现在所摆出的图形就是一个长方体,那如何求解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呢?”, 有同学说到“还可以继续采用数个数的方法”“在这里确实可以继续使用数个数的方式,但如果小木块的数量特别多,采用这种方式是不是就不太合适了”“同学们是否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将长、宽、高相乘的结果与数小木块的结果是类似的” 同学们经过验证后发现确实如此,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那是所有的长方体体积求解都满足这一公式,还是只有这一个满足”。结合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探究验证。

  4.4 开设互动小组

  除了师生互动之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生生互动。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课堂上也不可能做到和所有的学生进行互动,因此,想要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生生互动。同时,生生互动的开展也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强化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然而在开展小组互动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小组划分的科学性,要确保组内优势互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此外,在开展互动交流时教师还需要注意学习任务的探究性。例如,在小学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除了基本的竖式运算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探究更多简单的方式,如24×23=?计算中,是否可以将23转化成20+3,先计算24×20=480,然后在计算24×3=72,最后将480+72=552, 而24×23 就等于552 ,这样不用列竖式,直接口算能够得出相应的答案。或者是将23转化成30-7,24×30=720,24×7=148,720-148=552。通过小组成员的自主探究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4.5 注重情感互动

  小学生更容易受情感支配,在日常学习中,他们对教师的好感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参与情况,对于有好感的老师往往会更加认真的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对教师的好感值较低,对这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会相对较弱。为此,在互动式教学的开展中教师还需要注重情感互动,通过情感互动可以逐步加强学生的信任感,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中。加强情感互动需要先增加对学生的了解,包括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各个方面,只有对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才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这样才能有效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为例,在开展这节课教学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情况,然后在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互动。如明明对于钟表知识的掌握比较深入,教师在和明明互动时就可以深入讲解一些相关知识,而王伟对钟表知识认识不充分,甚至自己没有办法独立看时间,教师在和王伟互动时就需要站在王伟的角度去考虑,基于学情下的互动才更容易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此外,在情感互动方面,教师还要给予学生一些关爱和保护,要切实关心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式。常言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加强情感互动是尤其必要的,学生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老师、信任老师,这样才更容易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对于学生积极主动性和课堂参与性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借助互动式教学还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加强互动式教学的应用,这样才可以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充满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想高度解放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和禁锢,而应该尽可能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由驰骋于辽阔的思维世界。互动式教学的开展对智慧课堂的构建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互动能充分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进而逐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花所镇潘口小学)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