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十年,更自信
- 来源:水产前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养殖业,工厂化,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1-05 19:07
养殖业中工厂化程度最高的是养鸡业和养猪业。以养猪业为例,中国工厂化养 猪起步于上世纪80 年代,经历了从人工养殖、规模化养殖、工业化养殖,到智能化、 数字化养殖,更多养猪企业开始集团化,更多集团化企业开始全产业链化,更多地产、 互联网等企业开始跨界进入工厂化养猪产业。
中国的对虾养殖业发展与养鸡业和养猪业的发展路径有着高度相似性。中国养 虾业可分为六个阶段:1988 年-1994 年的起步阶段;1994 年-1997 的缓慢发展阶段; 1997-2010 的快速增长阶段;2010-2020 的养殖模式快速转换阶段;2020 以后进入 规模化的工厂化发展阶段。像工业化养鸡养猪一样,未来还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 阶段。从最初的户外土塘、高位池到半封闭管理的小棚,再到工厂化养殖,我国的 对虾养殖模式在不断迭代升级。对虾凭借适合高密度养殖(最高产量达50 斤/ 平), 养殖周期短(2 个月上市),利润空间大(100%-200%)等特点,成为工厂化养殖的 首选品种,工厂化也已经被行业公认为对虾养殖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对虾养殖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对虾消费国。当前我国养殖对 虾产量约130 万吨,进口70-80 万吨,年消费量200 万吨左右,每年仍以5%-10% 的速度增长,预计5 年左右消费量将突破300 万吨。对虾需求相对刚性,市场空间 巨大且具有必须消费品属性,增长率可观。因此可以大胆说,养虾业永不落幕!
土地紧缺、环保风暴、极端气候,外塘养殖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国家的环保 政策永久性地提高了行业门槛,占地少、可控、高效、无污染的新型高效工厂化养 殖模式将是转型方向。我们估计,300 万吨虾中,如果其中100 万吨虾采用工厂化 模式生产,以一平方年产60 斤虾计算,将需要3000 多万平的养殖面积才能满足。 目前我国的工厂化养虾面积仅800 万平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国家政策积极引导支持,近年正大、通威、海大、恒兴、渤海等企业开始跑马 圈地投资工厂化养虾,工厂化养虾的高利润也吸引来很多跨界“新虾企”,工厂化养 虾资本化时代已经来临。纵观全球养虾业也是如此趋势。去年起,在越南、泰国、 印度等对虾主养区,也在兴起投入成本更低的半开放式陆基帆布池养殖模式,他们 称之为“陆基圆型池”养殖,多采用生物絮团技术,也属于工厂化养虾的另一种形 态。此外,美国第一家以循环水养虾为业务的企业Natural Shrimp 已经在本土上市, 目前市值2.38 亿美元,我们相信未来工厂化养虾业也会像三文鱼产业一样,孕育出 数家上市企业。
因此,我们将2020 年视为中国规模工厂化养虾业的元年,其标志性事件是: 正大、通威、海大等集团型企业都进入了工厂化养虾这条黄金赛道,进入了这个竞 赛场,这也是全球的竞赛场,养虾业真正迎来了产业重塑的机会。今年,第十届中 国养虾高手年会也走过了第十个年头,从2011 年到2021 年这十年间,正是中国养 虾业从低谷到恢复,从曲折到平稳,从传统到现代,从经验到科学转变的十年,我 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这个过程。人们常说“选择比努力重要”,很庆幸我们选择了对 虾这个最有价值的品种,选择了这条充满机会的赛道,对虾养殖未来绝不再是简单 的谋生工具,而是一个可以为之奋头的百年事业,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一起 努力,迎接中国虾业下一个黄金十年!(李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