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学教授养虾新书撰写心得

  • 来源:水产前沿
  • 关键字:台湾,养虾,心得
  • 发布时间:2022-01-05 19:26

  养虾新书《养虾,你会不会忘了 什么?》出版后在水产养殖界掀起了一 阵热潮。作者之一的林翰佑是台湾大学 兽医系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水产动 物疾病、免疫学、微生物学、实验动物 学、疫苗及诊断试剂设计。此次,笔者 拜访了林翰佑,请他谈谈和水产养殖业 的连结以及编写养虾新书的心得。

  养鱼世界:什么情况下参与到这 本养虾新书的撰写?

  林翰佑:到台大任教时,在台湾 海洋大学任教的弟弟林翰佳教授跟他的 同事们研发出一种新的技术,可以将一 些天然成分的功效,例如抗菌能力大幅 提升。这也就是日后获得许多重要发明 奖项的草本炭方系列原料。但当时海大 团队原本想要把草本炭方应用在养殖水 质处理上,因此咨询我的意见。我在深 入了解草本炭方的特性之后,觉得这项 技术如果改为饲料添加的方式应用,也 许对动物帮助更大。于是我开始跟海大 团队合作,从我的专业来规划一系列的 动物实验。最早从虾子和鱼的模式开 始,在动物实验上评估,安不安全?该 怎么用?多久用一次?用量多少?等等 基本问题。这时候当初在鱼病和疫苗研 发的经验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国内对 于“机能性”饲料的法规与规范上有很 多不清楚的地方,因此我参考了动物用 药以及健康食品的国内外法规,协助海 大团队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安全性与功效性验证准则。而后来团队也依照我的建 议,完整通过了这些可能是国内有史以 来最高规格的饲料产品安规与功效验证 的流程。

  以我的兽医专业来看,水产用的 「机能性饲料」比起其他畜禽产品更复 杂。因为产品投入水中到底有没有被鱼 虾摄食? 等了多久才被摄入?有效成 分是否会被水溶解而析出等等?因此一 个好的产品在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经过科 学化的验证。而且即使是在实验室里做 了很多实验,也还需要大规模的田野试 验反复地调整配方以及使用情况。在这段时间,我也有机会跟国际大厂一起交 流养虾产品的开发心得。虽然现在台湾 地区的养虾产业与国外相比,话语权相 差很大,但是当我分享我们对于水产机 能性产品的开发标准时,倒是意外地获 得对方高度认同,并且乐于采纳我们所 开发出来的功效验证方法。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相信人 民都很清楚疫苗开发需要严谨的三阶段 临床试验,这就是现代实证医学重视科 学证据的必要开发程序。但是同样的概 念,实证农学这条路似乎就没有那么获 得重视。

  养虾产业过去也是时常遭受各种 传染病威胁,但为什么同样受到疫情威 胁,其他地方与台湾地区的养虾产业却 有明显的兴衰差异,这是我们一开始对 这个议题感到兴趣的地方。但随着资料 搜集越来越多,就更觉得我们好像有义 务把一些观察到的事情跟大家分享。

  尤其是创造台湾地区“草虾王国” 的传奇人物,廖一久教授在得知我们正 在进行这本养虾新书的计划时,特别给 予我们支持与勉励。廖教授也认同唯有 以科学的方法来推动“实证农学”,才 是台湾地区养虾产业未来复兴的希望, 而这就是这本养虾新书诞生的背景。

  养鱼世界:在此书中,这本书是 一个哪方面内容撰写?养虾遇到疾病又 该建议业者怎么处理?

  林翰佑:我的研究领域是在水产 动物疾病、免疫学等方面,所以在这本 书里面主要负责撰写“虾之消化道与健 康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监控虾只肠 道健康?”、“虾只疾病怎么检测,检测 到疾病又该怎么办?”等几个章节。

  以虾类养殖户的角度来看,发生 疾病是最不愿意看到的状况,偏偏在养 殖上偶尔会发生。事实上,虾类发生疾 病的状况不容易被察觉。最常被发现的 是食欲发生变化,此时判断的重点为疾 病发生的原因是来自环境因素还是传染 病?环境的检测是必要的,如果环境有 很大的改变,首先应着手改善环境的状 态,如溶氧、水质等等,如果没有改善, 甚至有更恶化的状况,以及当虾子出现 死亡等问题时,疾病的问题就要被考虑 了。一般虾只发生疾病都会有相关的病 征,这些可以在现场提供初步判断的参 考依据。例如:传染性疾病有时候可以 在虾子外观造成明显病征,例如白点、 黑鳃、红体、白粪等等。但是并不是所 有传染性疾病都有明显病征,即使是专 业的兽医师,也无法只从简单的外观病 征就下准确的诊断。所以有时还是要借 助现代的检测技术,切实地作出诊断, 也才能真正提出解方。因此如果初步处 理水质无法有效解决养殖上的问题,就 必须考虑求助于更高阶的疾病诊断协助。 养鱼世界:台湾地区水产养虾业被疾病困扰那么久了,应该怎么防治?

  林翰佑:用兽医师的角度来看, 发生疾病的原因不外环境好坏,动物本 身体质,以及病原菌是否存在等三个因 素综合的结果,因此预防疾病也是针对 这三个因素进行改善始能维持虾体健 康。例如这几年气候变迁造常常下暴雨, 有的人的虾子容易发病,有些则不容易 发病?同样虾子PCR 被检测出病原, 有的可以收获,有的却疾病爆发?这些 问题告诉我们疾病的发生并不是一个简 单的是非题。有些病原被检出不代表已 经生病,只是带原。带原到发病还有一 段距离,但如果病原已经开始破坏组织, 发生病理变化,就要介入处理了。老一 辈的说水顾好了就没关系,鱼病就不会 大爆发,其实并没说错,控制好环境在 养殖过程还是会有收获。虾类跟鱼类不 同,免疫系统效能相对不足,所以疾病 的控制要更加小心,除了控制好环境, 选用优质无污染的虾苗外,适时的抑制 环境与体内的病原,才能使疾病发生机 率降到最低。

  在养殖动物肠道里对抗病原菌, 抑制病原,预防疾病爆发主要有几种方 式,一是使用益生菌和病原菌竞争;二 是用免疫促进剂,这可让鱼虾产生抗菌 物质,让吞噬细胞能力更好;三则是直 接对付细菌,抑制或杀死病原菌。在学 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让病菌直接终止 生命现象,这叫杀菌。另一种是没杀死 细菌,但让他不再分裂增殖,这叫做抑 菌作用。有许多饲料添加的天然物都有 抑菌的效果。例如抗菌肽、多胺缟以及 某些脂肪酸等。虽然机转差异很大,但 是作用方法殊途同归。草本炭方产品主 要添加在饲料里,应用其原料天然物的 特性抑菌,达到促进虾只健康的效果。

  养鱼世界:疫苗是你的专业领域 之一,能不能谈一谈疫苗在水产防疫上 的定位?

  林翰佑:在过去的研究中,疫苗 研究除了基础的抗原、配方、免疫反应 等基础研究外,如何实际应用也是应该 研究的课题。例如几千尾、一万尾鱼怎 么打疫苗?怎么安排实验的事情?在过 去鱼用疫苗的经验发现,鱼类是变温动物,养殖状况各不相同,注射之前就要 先进行评估,不是看起来没事就可以打 针,要先了解这些鱼是否健康,是否适 合接受疫苗,营养与成长状态是否合适 等等。实验前要先安排好操作细节操作 流程,分工适宜团队合作才能事半功 倍。因此鱼用疫苗研究不论基础或是运 用,都需要团队或单位长时间不断的持 续去研究,并努力实践,才能够有所成 果。

  在台湾地区要制作疫苗有相当繁 杂的规定,审查很严格,设备、厂证等 一切都要符合规范。因此目前所研发制 造出来的疫苗成本相对高,商品化的机 会很少。在畜产业就没这个问题,一只 仔猪售价几百元,疫苗价格相对占比较 低,加上畜牧业对疫苗的效果普遍持较 为正面的态度。因此疫苗使用很普遍。 我认为鱼用疫苗发展的瓶颈可能会是在 市场,市场决定大家要不要用,有没有 商业化的可能性。在台湾地区,鱼用疫 苗在价格与效能,法遵及商业化的环环 相扣成了一个难解的习题。

  养鱼世界:在养虾新书里有提到, 有哪些东西可以取代抗生素?其作用机 制是如何?

  林翰佑:大部分疾病是病从口入, 如果可以让养殖动物顾好肠道,就可以 解决大部分疾病。现在的养殖环境抗生 素使用受到很多限制,需要有能取代抗 生素的产品,要对抗病原菌的产品有很 多种,益生菌的主要机制是和病原菌竞 争。

  关于虾养不起来的原因,新书内 容参阅很多科学文献,这些科学报告有 很多不同策略对肠道菌丛的管控。现今 环境要完全取代抗生素有难度,毕竟抗 生素还是很好用,现在做疾病防控可能 要用多种策略并用。

  现今养殖的环境受到全球气候变 迁的影响,使得养殖的风险越来越高, 但也有很多相对应的科技以及新观念应 用在养殖上。虽然台湾地区过去在养殖 上有不错的成果。但是保持与世界各地 的信息接轨。观念沟通或许可以让我们 增进我们的养殖技术,配合新科技而有 更好的养殖成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