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数形结合,初中,数学
  • 发布时间:2022-03-25 11:04

  摘要:数与形是数学学科的基础研究对象,两者的科学融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度思维能力的科学发展,为数学素养培养提供有效支持。掌握和运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是初中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文章结合初中数学课程实际,对数学结合进行详细介绍,分析数形结合的重要作用,提出科学的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策略,锻炼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推动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1引言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难度不断增大,知识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发展形成有效的推动作用。在数学课程开展中,教师要结合数形结合特点和初中生数学能力成长需求,制定科学的数形结合培养策略,优化授课模式,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条件。

  2数形结合概述

  数形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方式,能够将知识在数与形进行间进行有效的转化,拓宽学生思维,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入解读,强化思维活跃度,实现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复杂,数与形的联系较为紧密,在授课活动中运用数形结合,能够有效降低知识难度,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碰撞,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同时利用数学知识研究几何问题,降低学习难度,实现对知识的高效掌握。[1]

  3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作用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形结合思想的科学融入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思维方向,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推动素质能力全面发展。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知识积累抽象思维能力,为数形结合的运用提供了有效的条件,而初中数学知识难度逐渐提升,在课程中运用数形结合,能够丰富授课内容,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数和形之间的合理转变,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拓宽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2]数形结合的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图形的方式进行直观的呈现,同时能够将结合图形中的数学逻辑进行准确提取,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问题解决方法。数形结合的应用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推动教学质量保证教育目标的高效实现,推动数学素养科学发展。[3]

  4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4.1创设数形结合情境

  数形结合对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与形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两者的相互转化和融化需要学生保持较高的思维活跃度,教师要结合初中生成长规律,重视对对学生参与意识的激发,利用情境教学思想,强化课堂吸引力为学生创设数学知识场景,将数、形知识进行生动直观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通过情境构建过程,实现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数学情境能够对学生思维形成科学的引导,在情境构建中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的思维特点,融入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根据生活经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形成对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例如在一次函数图像和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函数图像的变化与k、b的关系进行直观的呈现,并提出函数图像的绘制任务,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形成有效的课堂导入效果。

  4.2锻炼数形结合思维

  初中数学知识较为丰富,教师要结合数形结合特点,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时机,增强授课活动的实效性。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强化课堂活动的实践性,使学生通过对自主探索和实践过程,对数形结合形成正确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二次函数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函数图像,设计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维。例如“二次函数y=ax2+2ax+4的图像与x轴交于A、B,与y轴交于点C,∠CBO的正切值是2.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从题目中的函数图像可知OC=4,通过计算∠CBO的正切,tan∠CBO=OC/OB=2,得出OB=2,进而求得函数解析式,学生通过从图形中提取数学元素,发现逻辑关系,形成对数形结合的有效锻炼,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4.3丰富授课模式

  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授课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要根据数形结合特点,对课堂活动进行科学设计,丰富授课模式,将数形结合的方式方法进行全面的呈现,对学生的思维形成有效的引导。要将合作学习思想融入到数形结合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合理设置小组学习任务,引导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讨论,实现思维的高效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发散度,并通过小组协作过程,实现对思维方向的有效验证,实现对知识的高效掌握。要将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任务,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发挥作业优势,对课堂授课效果进行巩固。例如在《数据集中趋势》一课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合作探索作业,布置相应的探索任务,如研究不同车辆的各月销售图表,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进行数据的收集,通过合作探索过程,实现对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等知识的有效掌握,利用实践活动锻炼思维能力。在二次函数图像的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电子白板,增强授课活动的交互性,i将数与形的变化关系进行直观的展示,提升数形结合渗透效果。

  5结语

  数形结合思想的合理利用,能够将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直接和全面。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课程特点,将数形结合在授课中进行科学渗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知识学习提供有效的途径,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姬娜.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教育界,2021(7):278-278.

  [2]赵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科学咨询,2018(46):155-155.

  [3]崔道江.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文学少年,2021(23):101-10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