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激励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激励法,小学,数学
  • 发布时间:2022-03-25 11:09

  摘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保持较高的学生参与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激励法的科学运用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问。特别是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小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激励法的运用对数学高效课堂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激励法在小学数学课程的中的重要价值,结合激励法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的激励法实施思路,充分发挥激励效果,推动积极数学学生氛围的营造,为学生数学素养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1引言

  激励教育作为当前较为成熟的教育理念,已经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特别是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数学素养和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保证学生的参与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激励教育理念的渗透提供了有效的条件。教师要深入研究激励教育理论,优化数学课程开展思路,丰富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激励教育价值的高效实现。

  2激励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意义

  激励教育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授课活动中,教师根据实际的授课情况,合理选择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使其保持较高的专注度,推动学习兴趣的养成。同时激励教育的科学融入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勇于面对学习困难,在学生活动中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和知识积累,锻炼思维能力,保持勇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实现思想情感的科学成长,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激励教育对提升数学教育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激励措施的执行,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保证课程目标的高效实现,推动高效课堂的科学构建。[1]

  3激励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不足

  激励法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程开展中,激励法的运用存在着一些部门。一是激励思路较为传统,以生为本的原则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课堂互动相对不足,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成长需求和知识水平缺乏准确的掌握,使得激励措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二是激励措施缺乏全面性,无法形成对授课活动的全面覆盖,激励内容较为固定,主要是以言语激励为主,激励应用时机不够科学,激励执行得不到贯彻,影响激励效果。[2]

  4激励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高效运用策略

  4.1转变教学思路

  激励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的课程氛围,为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条件。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激励教育的重要价值,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和教育经验优势,深入研究激励教育理念,学习经典的激励教育案例,根据实际的授课情况进行科学的改进,提升激励教育的实效性。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切实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激励教育开展提供环境基础。[3]教师要拓宽教学评价范围,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效果、作用情况和思想情感发展进行全面评价,为激励教育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要丰富评价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激励的针对性。

  4.2营造激励氛围

  激励法在数学课程中的全面渗透能够增强教学活动的激励效果,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有效提升知识传授效果,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优化课堂授课流程,融入激励教育思想,准确把握激励时机,合理选择激励方式,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全面渗透,有效提升激励效果。在课堂导入环节,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学思想,搭建数学知识场景,明确情境主题,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情境内容进行自主探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情境学习情况,在情境引导中注重运用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并对情境问题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程开展提供有效条件。例如在在《小数乘小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购物场景,将小数乘小数的运算知识进行直观的展示,由学生扮演顾客和销售角色,教师发挥指导和辅助作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效果。

  4.3构建激励体系

  丰富的激励内容和形式是保证激励教育效果的重要基础,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积极学习先进的激励教育案例和理论研究成果,积极拓宽激励内容,建立以精神激励为主的激励体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合理选择激励内容,有效适应实际的授课环境。教师要科学把握激励标准,根据实际的授课环境,公平公正的选择激励对象和激励措施,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对学困生的重视,对其进行重点激励。要重视语言积累效果,合理运用激励语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树立激励榜样,挖掘教学活动中的优秀学生或学习成果,提升激励的实效性。要丰富激励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互动交流,发挥家校共育价值,使家长能够对激励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营造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要合理设计活动激励,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增强课堂活动的实践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效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结语

  激励法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科学运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升学习效率,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将激励教育融入到数学学科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授课环境,合理把握激励时机,丰富激励内容和形式,保证激励教育价值的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瑞孝.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8):255-255.

  [2]宋运红.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东西南北:教育,2021(3):122-122.

  [3]冯梅英.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探析[J].天津教育,2020(29):201-20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