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 来源:学习导刊
  • 关键字: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3-25 11:07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关乎到学生思想觉悟的有效提升,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不仅体现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当中,更能够通过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使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践理解这门课程的内涵,结合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本文我们就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和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需要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发展要求,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提升教育的生活价值,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生生活事件相关联的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这不仅可以通过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理论来指导学生展开社会实践。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和理解,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的生活化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涉及到很多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需要教师进一步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教师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或讲解式的单一教学手段,这很难提高学生探究这门课程知识的兴趣,甚至会影响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生活化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场景与学习机会,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场景中,可以借助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与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注个人行为,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保障学生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来设计教学指导内容,在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是提高自身的素养与能力,更是为了凸显自身的社会价值,体会助人为乐的人生价值,教师借助一些生活化的案例为学生讲解一些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真实事件,将一些励志短片播放到课堂当中,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遇同样情况是否愿意伸出援手?借助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

  二、开发生活化的教学资源

  教材当中的资源非常有限,但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基于生活背景而开设的课程,在生活当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资源。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了解这门课程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但通过教师的有效讲解就能帮助学生迅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评判标准,清晰地了解哪些事是正确的。而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入生活背景中对生活现象展开分析和探究。例如,在“践行平等”课题的教学中,为了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前几分钟教师将预先安排学生搜集到的生活中一些不平等的事例,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这些事例展开新课导入,选取一些学生搜集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把握“反对特权”“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等知识点。如某位同学搜集到两个真实事件:一个是父亲的朋友在聋哑儿童校园教学生学习手语,但他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并给予了足够的耐心;而另一位同学的妈妈是急诊科的医生,每日面对不同的病人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在生活当中却从不抱怨。结合学生搜集到的真实案例共同分析并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与法治精神,实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塑造。

  三、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课后实践以及课后作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进行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一些生活实际案例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效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如,在教学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如下作业内容:同学们,请大家到社区或公园观察身边出入的人群,观察在公共场合哪些人群存在着污染环境的行为,他们出现这种行为的原因具体是什么?有哪些方式能够避免这些污染环境行为的出现。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组成学习小组,充分利用小组力量完成环境污染分类的调研活动。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举办环境保护活动,借此加强学生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全面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特定的公园内与家长来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促进其道德品质的有效发展。

  四、生活化多元教学评价

  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开展,许多教师都忽视了教学评价环节,认为只要将教材当中的理论内容传递给学生即可,忽视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将这些理论知识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有效应用。只有科学的考核方式以及严谨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对当前的技能与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了解,进而逐渐取得进步与提升。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思维模式的束缚,构建全新的教学指导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搜集到有效的教学反馈信息,结合不同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评价,积极与学生展开主动地沟通交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同时,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有效建议和实际学习需求,针对教学不足展开全面的优化和完善,通过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教师还应结合信息技术等交流手段与家长取得沟通,逐步构建家校合育力量,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立体化指导,进而帮助学生可以真正实现进步和发展。

  生活化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本质上是源于生活的一门科目,对这门科目展开深入探究与学习对于生活而言发挥着重要的应用意义。生化教学的开展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通过生活事件感悟到事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而教师只有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吴达军.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14-15.

  [2]黄霞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谈[J].新课程·中学,2019(6):52.

  [3]费丙权.论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20(10):107.

  [4]郝彦琴.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J].魅力中国,2020(4):129-130.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