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数学课堂作为学生数学能力和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强化课堂有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为保证双减政策的高效落实,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对课堂有效性的内涵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当前课堂有效性不高的原因,探讨科学的数学课程开展策略,优化课堂授课思路,推动课堂有效性的强化。
1引言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数学学科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保持较高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保证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学生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强化知识构建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是学生数学知识体系构建和学习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而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在数学课程开展中,充分考虑小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优化教学思路,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保证深层次学习的高效开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课堂学习过程对学生思维形成科学的引导,设置探究式教学活动,实现对数学素养的科学培养。[1]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课堂有效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数学课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有效性的增强。一是思想认识不足,教师对先进教育理论缺乏有效的了解,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课堂有效性缺乏正确的认识。无法结合实际的授课活动对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2]二是课堂趣味性不足,无法对学生保持较高的吸引力,对学生的自主意识缺乏有效的激发,无法保证积极的参与效果。三是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为保证较高的授课有效性,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授课内容合理选择授课方式,而现有的授课模式较为固定,授课内容和形式缺乏有效的创新,无法保证授课活动的深度。先进教育思想在数学课程中无法做到高效的渗透,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实际的授课活动中,教学内容较为孤立,与前后知识和其它学科内容缺乏有效的联系,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深度。[3]
4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4.1优化课堂导入
科学的课堂导入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重要基础,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课堂导入环节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小学生受到自身年龄性格特点的影响,在课堂学习中无法保持较好的专注度,课堂导入的科学推进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成长需求,对课堂导入进行科学设计,融入情境教学思想,构建数学知识场景,将授课内容进行生动直观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探究性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条件。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增强教学情境的引导效果,利用多媒体设备,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在了解知识内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激发学生兴趣,使其能够保持较好的专注度。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在情境构建中要融入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借助自身生活体验和经历,对知识内容形成有效的了解,形成高效的导入效果。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搭建植树场景,构建课堂导入情境,将问题进行直观的呈现,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是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构建,实现数学元素的准确提取,为植树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条件。
4.2强化课堂活动的探究性
探究式课堂的科学构建对强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课堂授课中,要提升主动意识,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合理设置探究任务,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有效的锻炼。在课堂活动中要融入合作学习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协作,形成对知识的高效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小组合作活动提供有效的基础,利用电子白板等教育设备,发挥信息设备的交互性,将小组合作任务进行生动的呈现,引导学生对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的,使学生能够明确合作活动方向,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投入相应的电子学习资料,把握合作学习活动的节奏,提升合作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四边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讲解,提出探究性任务,要求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进行自主探索,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使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和协作,对四边形的面积知识形成有效的掌握。
4.3优化教学评价
完善的教学评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形成准确的评价,为后续课程开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教师要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督促作用,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要拓宽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方式,使学生对自身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准确的掌握,明确努力方向。
5结语
小学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为保证较高的课堂有效性,教师要提升主动意识,优化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强化教学活动的探究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参考文献:
[1]曾伟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J].山海经:教育前沿,2021(16):15-15.
[2]李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1(10):222-223.
[3]于国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上旬,2021(1):101-10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