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法律课程中的运用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思维导图,法律课程,运用研究
  • 发布时间:2022-04-15 14:13

  摘要:作为一种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在法律课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实际运用,不仅有助于授课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授课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在法律课堂中充分使用,以期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效果。

  1.思维导图在法律课程中运用的重要性

  思维导图(Mind Map)由东尼·博赞(Tony Buzan)一手创建,是一种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工具,看上去非常简单,实际使用效果极好。思维导图充分利用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将人类大脑的潜能充分发挥。思维导图中有一个中心,并从中心发散出各个节点,各个节点又可以成为一个中心主题,不断发散。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在学习、记忆和思考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图象记忆的优势可以在很多学科得到运用,其中就包括法律课程。结构化思考方式主要适用于逻辑思维极强的人士,但是对于逻辑思维不强但发散性思维较强的人士,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充分利用图像记住知识点。而无需死记硬背。

  法律课程中一般涉及较多的知识点,知识体系非常庞杂,孤立地记忆一个个知识点对于学生而言难度非常大,因此使用思维导图这种可视化思维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不是表层的记忆,而是深层次地了解各个知识点的关系。

  2.思维导图在法律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首先,思维导图可以用于课前预习。授课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但是很少有学生做课前预习。即便作了课前预习,但是方法不得当,预习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授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将课前预习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并可以在适当情况下要求学生提交预习内容。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能够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完成预习工作,便于后续进入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更快地掌握授课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有效提升学习的效果。

  其次,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除了传统的授课内容之外,授课教师还可以借助相关法律案例尤其是最新的热点案例,将各种素材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了解各种素材之间的关系,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记录笔记时,也可以摆脱传统的记录方式,而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记录笔记,不仅效率更高,而且可以用于日后复习时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最后,学生还可以在课后复习时利用思维导图将知识体系化、模块化。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整理和梳理,是对现有知识的巩固,而不是简单的记忆。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现有知识进行高效地梳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独一无二的知识体系。学生经过这种过程的训练,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不会照搬照抄授课教师的思维模式,而没有自己创新思维的培养。

  3.思维导图在法律课程中的运用体会

  3.1思维导图有助于授课教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对于授课教师而言至关重要。鉴于法律课程的特殊性,其知识点庞杂,内容繁多。特别是不少专业都会设置法律课程,但是不同专业的毕业要求和专业要求,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准备不同的素材,以应对不同专业的毕业要求和专业要求。如何将不同素材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一直是授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理论性很强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思路清晰的教学体系,也是授课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解决。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处理庞杂的知识点,通过图像和节点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效呈现出来,而且非常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理思路,无论是设计教学环节还是对教学内容的整理把握,都是有益的。并且,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授课教师进行复盘,让他们在一次次教学活动结束之后,都能有所收获,并且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3.2思维导图有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将每一章节提炼一个中心词,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中心词开展预习,学生围绕相关中心词进行预习并画出思维导图,一方面,学生可以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此外,如果学生要利用思维导图完成预习工作,需要查找大量资料,并且需要花费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否则就变成了流水账。

  其次,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提高记笔记的效率。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被动地记录笔记,收效其实不是非常理想。如果采用思维导图,学生不但可以缩短记笔记的时间,而且条理清晰。利用思维导图记录的笔记可以清楚地呈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每个节点需要自己总结概括,因此也在无形之间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最后,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巩固学习成果。课后,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巩固所学知识,学会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体把握,而不是将各个知识点独立地看待。除了理论知识点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与相关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学会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全面提升他们学习能力。每一个章节对应一个思维导图,学生在考前复习也会有的放矢,不会觉得知识点很多而无从下手。一旦觉得可以掌握相关知识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复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结论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在法律课程中可以有效发挥作用,无论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非常有益的。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思维导图都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授课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肖金华.思维导图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科教导刊.2019,30(10).

  [2]余波.思维导图在中职法律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3)).

  [3]李素蕾,刘桂凤.基于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以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3)).

  作者简介:刘轶(1981.10—),女,上海市,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国际经济与贸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