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镇小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乡镇小学,课后服务,问题
  • 发布时间:2022-04-15 14:16

  摘要:为了降低教育压力,减轻教育负担,政府、教育等部门推广课后服务,从解决城市双职工家庭“放学后接送难”的问题至2021年推广至乡镇小学、农村小学。课后服务,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从学生、教师、家长等方面入手分析课后服务产生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让课后服务发挥最大效能。

  课后服务是指为了减轻家长教育压力,由财政支持并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以中小学为主体开展的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的教育延时服务。

  2017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一厅〔2017〕2号)(下称《意见》),提出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意见》发布以来,课后服务逐步实施,从城市到乡镇,再到乡村。家长下班时间与学校放学时间无法同步对接,《意见》的实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果:对有需要的家长来说,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后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对有需要的学生来说,课后服务时间在等待家长接送的同时完成大部分的作业,并且能获得课业辅导,按时完成课业,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和家长辅导的负担。这一点获得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和支持。

  然而,在实施课后服务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笔者以自身课后服务的实践为基础,结合课后服务的实施进行具体阐述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为课后服务的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课后服务是依据当前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一种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的形式,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扩展了学校的功能,特别是对社会的功用,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各地区教育部门积极落实,然后,在实施的过程中,学校、家长、学生等这几个主体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适应性的问题。

  1.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压力大。课后服务报名之后,学校按照管理的要求,会安排本校的教师来担任课后服务的辅导老师,一来充分利用教师队伍优势,二来课后服务也会更有针对性,特别是安排相应的科任教师来进行课后辅导。而这个过程中却忽略教师这个主体的承受能力,这么说主要是从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来的。在乡镇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在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教师数量得到了一定的补充,但是仍然不足匹配二孩开放政策之下的学生数量。课后服务之后,在一定程度上,相应地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导致工作压力增加,生活压力随之增大。

  2.学生放学后自由时间被挤压。目前大多数学校课后服务的时间大致在40至60分钟,这个时间也是教师服务学生,辅导学生的时间。学生相对少了40至60分钟的时间,放学后的自由时间被挤压。这段时间对于学生来说,短期内没有多大的影响,可能学生更愿意在学校完成了巩固练习或者相对应的学习任务。然而经常如此的话,会不利于学生对于自我时间的计划、安排和管理,不利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养成,比如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自制力的形成等。

  3.课后服务后家长忽视对学生的教育。在家长眼中,课后服务的时间是让学生能够在老师在场辅导之下,完成巩固练习或者相对应的学习任务。教育部门也出台了相关的规定,给学生减负,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大概能在60分钟内完成。配合着课后服务的开展,家长多数认为,学生已经在学校完成了作业,那么回家后应该没有作业了,即使有,那也是少量的作业。有一些家长,各种原因不能辅导学生,也会选择参加学校的课后服务。这样来说,相对减轻一些辅导的压力,家长也会轻松许多。这也让让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有了松懈之感,忽略对学生的教育,忽视对学生作业的查看、检查等,家长也不能时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可能会缺少学生的关注。

  统一辅导,辅导形式单一。课后服务的内涵非常广泛,包括辅导作业、发展兴趣爱好,有些地方还开展地方特色课程。这些都是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德、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然而,因为美书、音乐师资不足,设备设施不完善,或者有设备设施,但没有充分利用等,让学生的课后服务只是辅导学生完成巩固练习或者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课后服务开展以来,也有一定的时间了,但是对于课后服务丰富多样的形式还在进行积极的探索阶段,目前很多地方的课后服务形式还比较大一,缺乏丰富性。

  我们在开展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是今后我们努力改进工作思路、改变工作方法的方向。因而,针对于笔者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优化策略,尽可能的解决问题,让课后服务行稳致远的发展下去,更好服务学生和家长。

  二、乡镇小学课后服务的优化对策

  1.推行弹性工作制。课后服务是教育延时服务,提供服务的是教师的话,那么教师相应的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为了减轻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负担,可以灵活的进行弹性工作制。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没有安排课后服务的教师可以稍微早一点下班,或者让教师能够充分的利用时间进行备、教、辅、改等相关工作,课后服务时间不强制坐班制度。这样能让教师提供优质课后服务的同时,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为家庭付出,工作生活两不误,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更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设制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内容,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为了学生的个性化、综合化发展,相关教育人员要积极发挥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内容,让课后服务更有吸引力,更有发展潜力。我们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借鉴各地开展课后服务中先进的有实践意义的形式内容,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从中汲取有效的方法,从中启发,结合实际情况去探索和实践,积极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内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加强家校联系。加强家校练习,以沟通为主,逐步建立起家校联系、良性互动、合作育人的良好机制。加强交流、密切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的各方面表现作为沟通的内容,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结合实际情况,我们一般的做法是家访,电话家访或者是入户家访,然后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沟通方式。比如很多学校结合企业微信建立班级群体,通过企业微信中的小程序来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家长也能直接通过企业微信客户端就能够关注的学生的情况,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沟通交流方式,也更契合父母的沟通习惯,达到良好的效果。

  针对于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几点优化策略,仅是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往后还需要继续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践,同时积极总结、反思并积极改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育做出奉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7-03-04].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苗建成.城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8(07):31-33.

  [3]伍南霖,路晨.家校合作背景下小学生校内托管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9(19):81-83

  [4]刘宇佳.小学生课后服务优化反思——基于W市中心城区小学的现实考察[J].基础教育,2021,18(02):71-82.

  [5]黄昌建.小学课后服务对师生的潜在影响及其应对[J].教学与管理,2021(11):6-8.

  作者简介:罗世蓉(1971.09-),女,汉族,广西浦北,小学高级教师,中师,浦北县龙门镇中心小学,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