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研究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高校课程,美术史论,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4-15 14:17

  摘要:相比于其它的课程,高校美术史论的育人价值更加突出。尤其对于美术专业的艺术生而言,他们也需要拥有更强的艺术素质和人文素养,所以学习美术史论课程,也更有必要。这样的课程特征与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也极为契合,所以从课程思政的视角下进行切入,探讨高校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策略,也更有现实意义。

  引言

  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育人功能,尤其在高校的课程教育中,更要注重大学生的思想建设,从而实现道德、文化、艺术与政治的有效融合。所以在高校美术史论的课程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的教学,也要加强道德、思想和政治层面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强的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美术史论课程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政课程是专门围绕思政内容而打造的课程,与之相对应的是,课程思政是指在各学科之中进行体系性的思政内容渗透,所以二者也有本质的区别。以本文所探讨的高校美术史论课程为例,落实课程思政的理念就是指在专业课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内容,从而让高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实现道德的完善和政治思想的升华。这也是课程思政的本质所在,教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让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所以课程思政的内涵也可以理解为培育学生的文化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民族和国家的情感。

  (二)美术史论课程内容

  我国高校美术史论课程中,主要包括如下多种专业课程,如《美术概论》、《美术鉴赏》、《外国美术史》和《中国美术史》等。结合这些课程的主要内容可知,课程开设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致力于在思想智慧以及道德层面对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教育,所以这样的学科特征也为高校进行课程思政与美术史论课程融合奠定了前提性的条件。通过课程思政实现对学生艺术思想和精神的启发,以思政知识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推进艺术创作的创新。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加强教师的思政意识

  基于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但是在思政意识和思政水平这一方面也呈现出了严重的不足。所以为了能够在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中更好的贯彻课程思政的理念,也需要持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具体而言,高校需要从多个角度实现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如下:第一,要从招聘的角度吸引到更多的优质人才,这就需要提高岗位门槛,对教师的思政水平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保证进入到岗位的教师都能符合教学资格;第二,开展讲座活动,通过聘请思政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从而对高校的美术史论课程教师灌输更新的教学理念和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第三,在高校美术史论教师队伍内部组织交流会议,让教师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和评价,从而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实现教师思政水平的全面升级;最后,高校也要完善评价体系,结合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课堂实践能力进行综合性的打分,并且将考核成绩与绩效和晋升机制挂钩,从而对教师形成有效的激励。

  (二)加强经典艺术作品的解读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之中,美术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很多美术作品之中也承载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所以对于高效的美术史论课程教师而言,也可以深入解读这些艺术作品的内涵,进而挖掘其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与美术史论课程教学予以有效的融合。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例,这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古代绘画作品,该画也以宋代的历史和人文作为背景和主要内容,生动诠释了北宋汴梁的社会风貌。所以教师完全结合这些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三)在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

  美术史论课程具有很强的历史属性,只是学科都是从美术的视角切入,进而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汇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今天的社会热点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其同样具有非常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对于高校的美术史论课程教师而言,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社会热点或是时政新闻,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教学内容之中。以2019年我国举办的《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为例,高校的美术史论课程就可以借助这样的会展活动进行思政知识的渗透,这些文物的回归,也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从晚清的泥泞到今日的富强的转变。这也是依托于美术或者艺术作品展开爱国教育的良好契机,更加有利于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束语

  课程思政理念的贯彻与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的道德和思想建设。而美术史论课程则是非常好的教学载体,实现课程思政与美术史论课程的有效结合,也更有必要。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也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探讨了美术史论课程的教学策略,指出需要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加强对经典文化作品的解读,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同时教师还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康,李雅谦.美育视阈下美术史论课程在培养双师型人才中的定位与作用[J].大学.2021(30)

  [2]胡冰华.浅议艺术院校美术史论课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0)

  [3]唐莉霞.高校美术史论课程教学完善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

  [4]周晓杰,张焱.大学科下美术史论教材体系的建构[J].现代装饰(理论).2017(02)

  [5]张璐.新时期美术史论教学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作者简介:莫亚男(1992.10—),女,汉族,籍贯:山西太原人,韩国全州大学大学院,20级在读研究生,博士学位,专业:艺术心理治疗,研究方向:美术心理治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