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大学生,自信心,培养
  • 发布时间:2022-09-25 16:56

  摘 要:自信心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但是当代大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失,从而引发很多社会问题。自信心缺失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和心理健康的发展。大学生应从多个方面来培养自信心。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对即将踏入社会的他们来说,充满了很多未知的因素,只有充分自信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把握自我,抓住机遇, 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在社会在立足。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自信心的意义和价值。

  自信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感性认识与评价,是一种对自我价值观的肯定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是一种个体相信自己能力的心理状态,相信自己、信任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预期目标的心理倾向,它建立在正确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是积极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表现。

  第一,充分的自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以及健康人格塑造,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阶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自信理念,学会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进而实现个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

  第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信教育能很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品质和素质修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积极主动接触与探索新事物,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存在的意义,用坚定勇敢地行为应对生活中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当代大学生自信现状

  第一、对自我在认知在欠缺,未形成合理地评价。大学生在自我认识中没有正确的看待自己,不了解自己的优点,对自己不足的地方也没有公正的评判,经常放大了自身的缺点。不是自负,就是自卑,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和解决,负面情绪马上产生,影响心理健康发展。

  第二、学校对自信方面的教育不到位。学校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会默默影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大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满意度有待加强。高校在传授知识方面,偏重于理论,忽视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自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少,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

  第三、家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家庭是当代大学生较为重要的生活环境,家中父母的关心和爱对大学生的自信心得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了解得知,现在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成长,不在乎孩子的想法和诉求,很少与孩子进行沟通聊天,更加不知道孩子的内心想法,甚至有些家长得言行更是促进了孩子的自卑心,使孩子更加地丧失自信。而父母是孩子的生活导师,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三、怎么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自信心

  第一、认识自我,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很多大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影响,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和评判,大部分学生都是不是自卑就是自负,出现很多负面的心理状况,完全阻碍了个人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积极向上品质的培养。因此,大学生一定要正确看待自己,要接受现在的自己,不要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相信每个人都是原版的、独特的,没有可比性,心里接受原版的自己,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什么,也不一定非要展现什么;需要有一种开放,虚怀若谷,谦虚好学,接受新见解的能力,认为自己所知有限( 特别是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觉得别人说的可能是对的,不盲目相信但也不急于否定自己,如果有暂时不能充分理解的,用自己的智慧去过滤和验证;还需要大学生们内心强大,不缺乏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和否定自己原来的见解的勇气,自信而不自负,随时放低姿态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的大学生还要注意,过于自信以至自负,认为自己聪明而且所知甚多,难以接受他人的不同见解,面对不同见解近乎本能地反对排斥,总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是错的,这背后是缺乏勇气和安全感的原因,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和否定自我是很需要勇气的,有时候可能会丢面子,也可能有利益上的损失,其实真正有眼光的人会欣赏和佩服勇于否定自己的局限而向上突破的人。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的意识,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对待自己的不足之处,对自身的错误观进行有效的总结并改正,用自己的优点去指引自己的行为,经常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心理品质,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现在的很多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心理教育问题。但从有部分家庭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对孩子过分严格、过多限制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的高低,若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有家长甚至会对孩子冷言冷语,嘲讽打击,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无用的人,彻底地丧失自信心,让孩子对生活学习更加消极;另一方面,身处优越家庭环境的孩子,父母又过分溺爱和放纵,使得孩子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自理和自立的能力都非常差,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在优越条件中孩子逐渐养成了懒惰、疏离、自大自负的心理,无法和同学们和谐相处,造成对人对事都不去有效理解,感同身受的心理。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学校方面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自信教育。学校在教育过程对大学生要中加强“三观”教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尊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了解大学生内心的情感,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重点地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在日常教学中以言行举止感染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在他们出现负面心理问题时,采取个别交流、QQ、微信对话,了解情况,及时疏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调整,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赵晶晶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成因与缓解方法初探

  [2]  吴旻昊 大学生自信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

  作者简介:刘华(1970-),女,汉,叙永,本科,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学生管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