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核心素养, 教材知识,拓展性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12-05 16:30
摘 要: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所以教学的方式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吸引小学生参与学习。所以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了探析,仅供参考。
引 言
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方式直接会影响到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发展的最佳阶段,小学时要结合语文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帮助小学生提高核心素养。这样小学的各项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
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素养,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素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语文素养与学生的理解能力紧密相关,对于小学语文知识的教学不能只注重教材知识,还必须根据内容做出相应的引申与扩展,让他们对教材内容深层次意义的体会。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质的训练,需要提高小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实现对问题深层次的剖析。如果一个小学生连考试的题目都理解不了,又将如何去解答这道题呢?在这种状态下,老师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为日后的学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基础没有打好,盖再高的楼也是危险的[1]。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做好学习前的准备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语文,由于语文知识相对枯燥乏味,还比较机械性,导致很多学生都有抵触的情绪。在小学语文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准备相关的资料,为学生创设课前的预习情境。在教学时也要让学生有一个过渡的阶段,逐渐进入学习状态。老师说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们播放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们对知识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增加学生学习的欲望。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教学为例,老师需要在学习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微课以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个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和原因,这样学生对所学课外有初步的了解,实现了有效的课前预习效果。也减轻了学生自主预习的难度,简单的小视频让学生就可以了解前因后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上老师就可以着重给学生讲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明确。
(二)联系生活开展拓展性教学
要想在小学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进行培养,教师也就需要在更加有限的课堂时间当中,不但必须对学校教材当中的知识点加以教学,而且还必须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加以训练。老师们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结合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进行讲解,对课程讲述的知识点加以丰富,不断创新课程的设计方法,让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展,才能够使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学习需要。
以六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北京的春节》一课程,在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适当地对知识的范围加以拓宽,并对教学形式进行丰富。可以将小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容进行探讨,在过春节时都会有哪些活动或风俗呢?学生在小组内探讨结束以后,引导学生集体发言和其他同伴们一起分享在自己老家过春节的传统习俗。还可以让学生们探讨,除了春节以外还有哪些中华传统节日呢?这些节日都有哪些特点呢?而通过使用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就能够把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加以更加密切的融合,从而有助于学生比较深刻的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解,对学生的情感内涵进行进一步丰富,让学生的语文视野得到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会增多[2]。
(三)设计分层教学目标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分层教学,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以每个层级的学生实际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可以变得更加轻松。避免设计统一的教学目标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促进小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有效的提高。
以二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枫树上的喜鹊》教学为例,老师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将他们分成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给他们设计的学习任务也相对比较简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了解本文所讲的大概意思。第二个小组学习能力相对一般,因此在设计学习任务时,需要让他们掌握这篇课文的基础含义,并能够独立自主朗读这篇课文,试着找出这篇课文当中如何描写喜鹊的。第三个小组习能力相对较好,因此在掌握基础知识以上,还需要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分析作者是采用了何种方法进行写作的,试着用作者的写作方式仿写一篇作文。
(四)设计实践性作业
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业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学生觉得完成语文作业十分困难,同时在心里还有很强的抗拒情绪。为了改变这样的学生印象,就需要将作业形式进行调整。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们设计一些比较容易完成,具有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提高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3]。
以二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版)《中国美食》教学为例,很少有学生能够抵挡美食的诱惑,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可以给学生们布置这样的作业,让学生们了解当地的美食,亲自尝一尝不同美食的味道。设置具有时间性,还非常有趣味性的课后作业,学生主动完成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让学生在实践过程当中总结美食的特点。还需要将自己品尝的美食进行总结,其中可以包括外形,口味等。在平品尝不同食物时学生的感受都是不同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也只有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教师通过改变教育观念、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改变他们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状态,引导他们积极投入课堂学习,形成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推动他们的自身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菊红.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析[J]. 学周刊,2022(33):120-122.
[2] 赵亚波.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 课外语文,2021(16):95-96.
[3] 宋萍萍.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析[J]. 学周刊,2017(32):26-27.
作者简介:张爱红,1974.07,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