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考试题特点,优化高考复习策略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高考试题,高考备考,复习策略
  • 发布时间:2022-12-05 16:31

  摘 要:高中教师和考生都要研究和分析评价高考试题,认识高考命题的改革创新,领会高考试题的设计思路和考查意图,从而把握高考试题特点,优化高考复习策略。

  高考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不打无准备之仗, 不打无把握之仗, 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这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的著名军事论断。笔者以为,“把握高考试题特点,优化高考复习策略”,是打赢高考这场战争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将结合高考试题特点谈谈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习策略

  多年以来,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用一年以上的时间进行备考复习。然而,这种不求效率的过度复习,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像语文、历史等学科,一年多的复习对于提升高考成统儿乎没有多大效果。这就需要重新考量和反思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传统的复习策略与方法。复习的功能是“温故而知新”,高效率的复习应是“以新带旧”,即以新知识带动旧知识的复习,以新问题引领旧知识的巩固。“新”有三个层次:拓展知识,深化理解,提高能力。拓展知识是深化理解的铺垫;深化理解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提高能力是学习的升华。因此,备考复习的最好方法是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整合精简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高考命题要充分体现为高等院校选拔合格学生的首要功能,试卷的设计立足对学科主体知识内容、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的考查,注重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题的能力。备考复习的基本依据是《考试大纲》。各科根据《考试大纲》都不同程度地对《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体系做了调整,甚至重构。有的学科,如历史、地理明确将初中内容纳入考查范围,物理、化学等则将选修模块列入必考内容,这些情况反映了不同学科各自的命题思想和要求。学什么比怎么学更重要。各学科在复习过程中,都需要深入地、系统地研究高考试题,认识命题思路,把握命题规律和特点。据此,需要适当整合教科书,重构学科体系,精简学习内容。

  三、注重概念解释,实现深度理解。

  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必备知识”,强调高中学习与高校课程的衔接,关注与高校课程关联密切的内容,不少试题都强调对重要概念的深度理解和学科体系的整体把握。概念的深度理解是高效学习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性标志。然而,传统教学总是强调记忆而不是理解,教科书充满了要求学生记住的事实,大多数检测只是评估学生记忆事实的能力而已,学生很少被要求理解和搞懂概念与主题。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指出:“理解应该成为一个主要目标,甚至是第一位的目标。”研究表明,“有用的知识”是围绕重要概念联系和组织起来的知识,即知识的结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四、利用高考真题,强化限时训练。

  利用高考真题,强化限时训练。刷题战术是应试教学不自信的突出表现。由于高考试题普遍具有一定的专业高度,而中学教师编制试题或筛选试题的水平与高考命题水平差距很大,各种出自中学教师之手的模拟试题和高考真题存在一定距离。如果无节制地运用这些低水平模拟试题进行刷题训练,无异于“水中捞月”,基本上是无效劳动。只有已有的高考题才最接近新的高考题。因此,充分利用近年高考的经典试题进行训练,使学生领会透彻,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才是最为有效的备考训练方法。例如《考试大纲》已经明确提出,语文要考查快速阅读能力,数学要考查快速答题能力。而文科综合与理科综合的命题人一直为考生难以答完试卷而困扰。因此,复习过程的考试训练要注重提高答题速度的实战练习,坚持进行限时训练;所用习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某一问题或某类问题,这些问题应集中于高考目标和学生明显的学习缺漏上;重在思维训练,加强方法指导。在复习过程中,组织试卷训练,要将《试卷要素细目表》提前发给学生,以提高复习针对性和考练效果,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对信心缺失的学生,可采取“开卷练习闭卷考”,即“一卷两考”的策略,以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五、注重考试评价,落实矫正改进。

  “有考试无评价”是中学教学的重要不足之一。考试后往往只关试卷成绩分析,而对学习内容,即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及其原因分析评价不够,因而也就无法通过考试评价有效地诊断和改进教学。这样,大大小小的考试多半在走过场,浪费时间。考试评价具有导向、反馈、强化、训练、排序、奖惩、识误、矫正、改进等多种功能,其中诊断、矫正与改进是其最重要的功能。每次考试只有充分发挥其“改进”的功能,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试卷讲评课基本流程应包括以下环节:(1) 教师首先将错答率和失分率较高的试题确定为重点讲评题目,提前将这些题目平均分配给全班学生做好讲评准备;(2) 学生在课堂上讲评试题,要首先分析试题的考查立意、命题思路和设计技巧,再讲解正确答案、解题思路和技巧;(3) 教师要掌控好课堂讲评节奏,及时点评,重在鼓励; (4) 试题讲评完毕,及时安排变式训练,以求巩固与提高的效果。

  六、讲究答卷规范,提升解题技巧。

  对高考试题和考生答卷的分析评价表明:审题环节的阅读速度不够和理解力欠缺,是影响考生答卷得分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需要高中教学务必高度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各科教学都要加大考生专业学习的阅读量,训练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从而有效提升快速审题能力。各科选择题都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和难度要求,反映各自的学科特征。多数学科选择题的整体难度较小,少数学科如物理、历史的选择题难度较大。难度较大的选择题,通常是综合性较强和对理解的要求较高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可采用化繁为简的思路快速判断正确答案;有材料背景的选择题,其正确选项必定与材料的主题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就能根据选项与材料及设问的逻辑关系迅速作出推断。各科主观题大都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化整为零”是解答综合题的一个重要策略。试题得分情况除了和考生的学科基础、专业功底、答题思路、思维品质、表达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外,同时还深受阅卷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阅卷时对考生卷面上所写答案的视觉感受,与其评判给分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答卷的规范性、技巧性是否符合阅卷心理,应该加以认真研究和探讨。考生在解答主观题时,落实在卷面上的答案文字要做到书写工整、文字简洁、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尽可能给阅卷教师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  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卢建华(1977 年11 月-),男,汉族,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平罗中学,一级教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