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专栏作者 甄石
聊完GDP 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本期,我们来聊一聊资产负债核算的那些事儿。
熟悉与陌生
微观的资产负债表大家很熟悉,它是一个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结果的集中体现,反映资产的数量、质量和结构情况,揭示单位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是评价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但宏观的资产负债核算却很陌生、抽象和生僻,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常住单位经济资产和负债及其变化的核算,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下同) 的资产负债情况。通俗地说,资产负债核算就是将一个国家视为与企业类似的会计主体,对其某一时点的所有资产、负债和权益进行分类、排序、汇总,全面系统反映该国经济状况的宏观核算。2013 年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后,资产负债核算才逐步走出高冷、走向大众。
财富与收入
要说资产负债表,必须先说流量和存量。流量是时期指标、存量是时点指标,流量在时间序列上可相加、存量则不可相加(或加总后无经济意义)。存量和流量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存量的增减变动即为流量,流量的累积抵消形成存量,如果说流量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存量则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起点和基础。
晕了吧?!举个例子,财富和收入。“有钱的越有钱,没钱的越没钱”,第一个“钱”是指存量的财富,第二个“钱”是指流量的收入。收入≠财富,收入高并不必然带来财富大,财富大则是收入高的重要基础。收入和财富从流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决定了富裕水平,富不富裕,除了看收入、也要看财富,收入体现当期的“挣得”,财富显示资产的“拥有”。资产负债表在企业会计中居首要位置和中心地位,表明收入虽然必要、但财富更重要。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投入产出和资金流量核算均为流量核算,仅有资产负债核算是存量核算。
资产与实力
GDP 衡量当期成果、并不代表实力,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家底和实力,还得看形成或积累了多少资产。资产是经营的基础,是发展的底气和实力的重要表现。在年初资产的基础上,通过一年努力创造出一定的成果,形成年末资产,资产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就是家底、财富和实力。修路既增加GDP 又增加资产,挖路增加GDP 但资产减少了,再修GDP 又增加、但资产只回到了从前。GDP 虽是宏观KPI 之首,也需要结合期初期末资产总量的累积变动,反映资产的厚实和家底的殷实,可避免因GDP 崇拜而造成对数据的误读和误解。
杠杆与风险
资产的总量固然重要,资产的结构也不容小觑。如果负债高、净资产低,资产再大也是债务“撑大”的。这就涉及杠杆和风险。
物理学意义上的杠杆是以较小的力撬动较大的物体,“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经济学意义上的杠杆就是以较小的自有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说白点,就是通过借债来加速发展、扩大收益。运用财务杠杆能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也可能造成额外损失。通过资产负债核算,可反映有多少资产和负债,短期和长期负债分别有多少,从而定量地监测和管控风险。资产负债率是反映杠杆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风险最直观的标尺。资产负债核算可以提供一个国家总体及其机构部门的资产负债率,为评估债务金融风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角。因此,虽然是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工作,却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难怪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视,并纳入中央重大改革任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