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走向工业强省

  • 来源:四川省情
  • 关键字:四川,工业,挑战
  • 发布时间:2023-10-28 14:12

  文/周红芳李铮铮

  拥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中,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制造业又是工业化的产业主体。可以说,制造业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工业化乃至现代化的程度。四川工业目前的产业基础如何?与先进省份相比有哪些差距?又该具体把控哪些重要产业,缩短走向工业强省的路径?

  工业的产业基础和现实挑战

  四川工业发展起步于“ 一五”时期,奠基于三线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加大工业发展步伐,不断推进先进制造强省建设。从产值规模看,工业总量不断壮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省工业增加值不足2.5 亿元,1984 年破100 亿元, 1997 年破1000 亿元,2013 年破1 万亿元,2022 年四川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达1.64 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比全国高0.2 个百分点,工业经济为稳住全省经济大盘发挥了“定盘星”作用。

  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四川现代化建设仍有其阶段特征,工业化处于由中期向后期转型推进的时期。与全国发达省份相比,四川工业仍有以下不足:

  首先,大而不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排名错位。2022 年四川GDP 居全国第六位,但工业经济总量居全国第八位,是全国GDP 前十省(市) 中工业排名与地区生产总值排名错位的少数省份之一。福建和湖北经济总量不及四川,但是工业增加值都超过四川。四川工业主引擎作用有待加强。

  其次,持而不久,面临过早去工业化风险。从主要工业化国家经验来看,英、美、日、法、德等国家完成工业化时,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均在40% 左右。四川工业化率达峰时间是2010 年,占比为40.8%,超过40% 的时间仅有2 年。相比其他经济强省,江苏和浙江工业化率超过40% 的年份早许多,且保持时间长达20余年,峰值分别为50.9%、49.3%。四川工业化呈现维持时间短、峰值低和时间晚三大特征。

  再次, 多而不精,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榜企业不多。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 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 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第五批次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中,四川新上榜企业109家,总数居全国第十。四川虽然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备的省份,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 万户,但整体制造业主体“ 多而不精” 现象较为突出。

  此外,全而不优,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四川原材料工业、重化工业占比较高,2022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7%,远低于沿海省市30%左右的比重。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先进制造业发展不充分,未成为四川工业化主导力量。

  聚焦三大领域,夯实现代化根基

  聚焦川渝一盘棋,扎实推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协同发展。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同为川渝两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川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加强合作,不断巩固提升“芯、屏、端、安”特色产业优势、壮大集群发展规模,已成为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是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但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仍面临产业配套层次不高、缺乏核心技术等问题。特别是集成电路产业,高端芯片对外依存度高达90%,光刻机、清洗设备、测试设备等基本难以自主化。要依托川渝地区的人才优势,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联合攻关实验室,聚焦“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成果变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聚焦外贸“ 新三样”,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业。近年来依托西进欧洲、东联日韩、北上蒙俄、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以及双机场优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国家战略,四川已从内陆省份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2022 年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 成为全国第八个、中西部第一个外贸破万亿元的省份。聚焦外贸“ 新三样”,一方面要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 建强核心承载园区, 聚焦新能源商用车, 培育龙头企业,促进产品出海。另一方面要将丰富的锂矿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围绕锂电产业布局, 加强协同分工, 产业链上游侧重锂电材料基础加工, 产业链下游侧重动力电池生产制造, 壮大宁德时代等链主企业。大力培育宜宾、眉山、遂宁、雅安、成都五大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最后,聚焦清洁能源新赛道,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产业。全球最大硅料生产基地崛起在四川、全球最先进太阳能级晶硅制造核心技术诞生在四川、全球晶硅光伏领域头部企业中有5 家落户四川。四川作为全国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体系最完整、技术最先进的研发制造基地之一,要大力发挥太阳能电池片行业“单项冠军”通威集团有限公司的牵引作用,助力四川打造光伏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

  聚焦人民美好幸福生活,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是与人民生命安全和幸福美好生活密切相关的朝阳产业。2020 年末,全省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6.93%,居全国第三位。四川发展医药健康产业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可在多个方面打造产业优势。在人才培育方面,要支持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等在川高校做大做强,加强与国外顶级医药学科研院所合作,完善生物医药人才引进机制,重点引进医药研发、医疗服务等相关领域创新研发团队和行业领军人才。在产业发展方面,四川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优势产区之一。“无川不成方”,四川中药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但中药材外贸出口以初级原料为主,深加工不够,产业链延长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要加快天然植物提取物产业发展、壮大中医药衍生品产业、做强中药材大品种健康产业链、发展中药养生旅游,运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健康产品,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康复治疗等融合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医药健康产业集群。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