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游戏,如何更有“川”透力?
- 来源:四川省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知识,产权,创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3-10-28 14:18
文/王晓斌辛丙松胡丽华
近年来,四川动漫、游戏及相关行业呈现出生产要素加速集聚,规模快速扩张的良好态势。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动漫游戏行业发展还存在政策单一,创作潜力开发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基础性支撑不足等问题尚需解决。
行业发展活跃且规模快速扩张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四川着眼全局从顶层设计进行系统性谋划支持,2016 年于国内首次发布《四川省动漫游戏特效设计技术规范》等5 个省级标准。随后编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19—2025 年)》《四川省“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改革规划》等系列政策规划,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绘好发展蓝图。2023 年6 月,四川正式获批开展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进一步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行业规模快速扩张
近年来,四川动漫、游戏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主体发展提质增效。从市场规模上来看,2022 年全省规模以上动漫、游戏行业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分别达到638.9 亿元和1457.2 亿元,分别为2018 年的2.8倍和2.7 倍,年均分别增长29% 和28.5%。从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2022年末全省共有规模以上动漫、游戏企业100 家,从业人员2.8 万人,分别为2018 年末的1.3 倍和2.8 倍,年均分别增长7.1% 和29.8%。从利润总额和利税来看,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动漫、游戏企业利润总额合计413.6 亿元,应交增值税56.9 亿元,分别为2018 年的3.1 倍和2.6 倍,年均分别增长32.3% 和27.6%。
行业发展较为活跃
四川积极打造产业园区,带动动漫、游戏行业新业态,2022 年探索成立了“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积极促进全省动漫、游戏行业发展。天府国际动漫城总体项目施工加快推进,预计2024 年投入运营,定位于集产业城、娱乐城、生活城于一体的全国首创动漫主题产商旅无界融合中心,将为四川动漫、游戏行业带来引爆点和新引擎。成都是全省动漫、游戏行业最为发达地区,也是我国动漫行业最为活跃的城市之一,以“二次元之都”“动漫之都”享誉全国。作为国家四大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成都每年举办的漫展超200场,打造了FUN 成都游戏动漫节、CGK 成都动漫游戏嘉年华等动漫展会品牌。
文化品牌亮点纷呈
四川充分发掘悠久而独特的历史资源,依托古蜀文明、三国文化等文化元素和天府特色文化IP,推出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镇魂街》等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动漫作品。《王者荣耀》《万国觉醒》等现象级游戏均在成都诞生或发行。除了持续引进动漫头部企业,四川还积极培育本土代表性动漫、游戏企业,基本构建了动漫、游戏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企业集群初步成形
近年来,四川持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促进和带动全省动漫、游戏行业向高质量、高增速和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着力支持成都打造“中国动漫名城”。持续招引龙头企业和高能级重大项目,引进了多家国内数字文创领军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了一批优秀的本土数字文创企业,引进腾讯、雪绒花等头部企业入驻,培育出可可豆、艾尔平方、魔法动画工作室、墨境天合成都等众多优秀动漫公司。城市动漫文化渐成气候,大量动漫相关企业在成都集聚。2022 年末,成都共有规模以上动漫、游戏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94 家,从业人员2.8 万人,营业收入633.4 亿元,利润总额413.3亿元。
行业发展多方面待加强
政策引领指导性不够
目前四川尚未出台针对动漫、游戏行业的专项规划和配套政策,对动漫、游戏行业的发展定位、布局和城市品牌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现有政策多是文化产业规划下的次一级政策,尚未出台以全省动漫、游戏行业为目标的靶向政策,未对产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行动举措提供科学明确的规划引导与设计论证。
创作潜力开发培育不足
四川目前仍有许多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市场资源,优势资源未能做大做强。动漫产品还未深度挖掘潜在元素和市场价值,反映时代潮流和地域特色不够。四川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拥有优秀的科幻文化,成都被誉为“中国科幻之都”,世界科幻协会年会和国际科幻大会均永久落户成都, 近年来火爆的《流浪地球》《三体》等爆款科幻IP最早都是在四川刊登和出版。《三体》动画上线首日播放量就突破1亿,订阅量突破500 万,展现了科幻动漫作品广阔的市场潜力。相比科幻电影制作高资金投入、高技术门槛,科幻动漫作品创作更适合影视工业基础和实力不够雄厚的四川,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科幻动漫问世,还存在“守着金山找饭吃”的现象。
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不全
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动漫、游戏行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发展时间较短,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相关的法律还不完善,对动漫、游戏企业的产品和创意设计保护力度不足,导致屡次发生侵权盗版问题,削弱了动漫、游戏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同时,动漫内容的创造因抄袭现象严重,使得动漫产品质量不高。
行业发展基础支撑不强
当前四川动漫、游戏行业产业链发展还较为薄弱,上海目前拥有各类动漫公司7 万余家, 四川仅有约1000 家相关企业,尚未形成产业链全面布局、各环节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虽有部分企业在精品电影上实现单点突破,但产业链支撑有限,制作周期较长,制约着动漫、游戏行业加速发展,如精品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制作周期均超过4 年。另外,当前四川动漫、游戏行业正处于生产要素加速集聚,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的关键期,市场主体的快速扩张与动漫、游戏行业高端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动漫、游戏行业向广阔的新兴领域发展。
多举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完善政策体系
完善政策配套。统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动漫、游戏行业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出台加快四川动漫、游戏行业发展的支持性意见和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精准的引领指导政策。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动漫、游戏行业的投入,积极引导和吸引多元化投资,支持相关企业发展。加强财税、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动漫、游戏行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调控作用, 对重点项目给予有力扶持。
推动传播落实。进一步落实关于文化数字化基础政策,依托四川数字出版基地、动漫和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不断壮大动漫、游戏企业队伍,促进文化新业态多元化发展,为全省文化产业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
加强开发培育,提高动漫创作水平
融合巴蜀文化。在动画作品里有意识融入巴蜀文化,打造以巴蜀故事特色为蓝本的动画场景;塑造巴蜀地方特有的动漫形象,将具有巴蜀历史特色的动漫场景设计及人物形象融入现代动漫艺术作品中;在巴蜀文化传播和教育过程中积极采用动漫的方式和载体。
结合科幻文化。在动漫作品创作上丰富科幻的文本资源“宝库”和IP 原型的来源,抓住科幻事业和科幻文化繁荣发展的“东风”,借助世界科幻大会的机会,推出高质量四川制作的动漫作品,带动四川动漫IP 的形成和动漫、游戏行业的良性发展。
发挥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天府三九大”四川特色资源,大力支持具有“川派”元素的动漫、游戏创作,把四川自然资源、文化资源融入动漫、游戏产品设计中,积极塑造大熊猫、太阳神鸟等具有地域特色的IP 形象,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加强市场监管,创造行业发展良好环境
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探索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立法,明确知识产权中的违法行为,严禁未授权进行衍生品开发、盗用动漫形象进行广告宣传,保护动漫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提高动漫作者的产权保护意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宣传,提高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强监督监管力度。政府要面向公众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内容,鼓励社会各界进行监督,尤其是监管部门要定期对相关产品进行原创审查、防止侵权,以创造良好的尊重和鼓励原创作品的氛围,提高原创积极性,提升原创动漫的内在价值和品牌形象,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加强主体培育,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不断壮大动漫、游戏行业主体。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育苗壮干”梯度培育计划,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为中小微动漫、游戏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带动一批优质中小微动漫、游戏企业成长壮大。
鼓励加大创作投入。加快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全面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实施“天府文创贷”,以风险分担方式促进银行对动漫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坚持倒逼与引领相结合,建立完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长效机制。
推进动漫、游戏行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引进上下游优秀企业,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从创意设计、内容创造到衍生品开发构建完整产业生态链,提高四川动漫、游戏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和利润空间。同时,充分利用四川大学、四川传媒学院等高校的动漫、动画专业优势,加大学科建设力度,进一步夯实人才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省统计局)
